2018年9月25日星期二

游船东南亚(12) - 槟城(Penang,Malaysia)

槟城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位于马来亚半岛的西北侧,由槟岛和威省两部分组成。 凭借着向过往的东西商船提供优质饮用水,槟城很早就成为马六甲海峡西侧的第一大港。

槟城,中国史书称槟榔屿,最早出现在明朝永乐年间的《郑和航海图》中。 早在公元十五世纪,中国的海道针经《顺风相送》就有从马来的昆仑岛到槟榔屿的航海指南。 西方汉学家认为《顺风相送》成书于元代,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随船舟师做过较正。

公元1767年,缅甸入侵暹罗。 1782年将军昭披耶却克里杀掉暹罗王郑信后登基,自称拉玛一世。 英国趁火打劫,要求吉打苏丹割让槟榔屿,以换取对抗缅甸和暹罗入侵的军事保护。

1786年,法兰西斯·萊特(Francis Light)成功迫使吉打苏丹把槟榔屿租借给英国东印度公司。 该公司随即在槟榔屿设立海军基地,由萊特出任首届总督。 槟榔屿成为英国在远东殖民贸易中最早的自由港。 萊特建立的乔治城(George Town)是槟榔屿的首府,今天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

1791年,槟榔屿对岸的威省部分也被割让给英国。

1826年,英国把槟城、新加坡、和马六甲三个港口整合为海峡殖民地。

1867年,槟城成为英国皇家殖民地。

槟城在二战中曾经被日本人短暂占领。 1945年,英国从日本人手里夺回槟城。 后来槟城、马六甲、沙巴、和砂拉越四州并入马来亚联邦。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

槟榔屿曾经是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在东南亚的根据地,早年孙中山曾经多次前来募捐和开展活动。 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在槟榔屿策划的。 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来自槟城的富商之家。

当萊特第一次登陆槟城的时候,岛上只有居民58人,其中3个中国人。 萊特鼓励华人和其他移民进入槟榔屿。 槟城的三大种族分别是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是马来西亚仅有的、华人占大多数的州。 自从槟城成为马来西亚联盟的一部分,槟城的首席部长(最高行政长官)一直由华人担任。 现任马来西亚财政部长林冠英就曾经担任过槟城的首席部长。

槟城被誉为马来西亚的硅谷,其经济以贸易、工业、旅游业、和农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尤其重要。 槟城是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重镇之一,人均生产总值在马国占第一位。

经历过200年英国统治,槟城首都乔治市完整地保留了殖民地时期的建筑。 在2008年,槟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定为世界遗产城市。

第十九天 卧佛寺(Reclining Buddha Temple)

公元十九世纪,统治槟城的英国殖民政府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前来落脚。 为了促进与泰国的贸易,维多利亚女王特别拨出5英亩土地,供当地的泰人兴建寺庙。

卧佛寺建于1845年,以其33米长的镀金卧佛而著称,据说这是东南亚第三大卧佛。

佛陀一生分四个重要阶段——降生、出家、悟道、涅槃。 臥佛表现佛陀的最后時刻——涅槃,象征修行圆滿、果报已尽,將进入无生无灭、自在无疑的境界之中。

左边的泰式偏殿。

主殿门口有神祇与夜叉守护,前面有两条绿色的多头泰国龙。

33米长的镀金卧佛,眼睛和指甲用贝壳镶嵌。 佛台下的金色图案描绘佛经故事。

卧佛右边有一排神态各异的佛像,墙上镶满精致的小金佛。

那排佛像最里边的是一尊小卧佛。

背靠大卧佛后面的墙的是代表12生肖的坐佛,墙上存放着善男信女们的骨灰。

这两尊像是中国和尚。

大卧佛台座下的图案描述佛祖的诞生: 在古印度的迎毗罗卫国,有国王名净饭王。 王后摩耶夫人即将临产,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必须回娘家分娩。 她在波闍波提等人陪同下离开王宫,当路过蓝毗尼花园时,感到身子不舒服而进园休息。 夫人手攀婆罗树枝,悉达多太子便从其右胁降生。 太子向东西南北各行七步,步步生莲花。 然后,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这时,天空出现九条龙,吐出温水和凉水,为太子沐浴。 后来,悉达多太子出家修行成佛,即是释迦牟尼佛祖。

中国的观世音菩萨。

中国的弥乐佛。 后面供奉有已故泰王和王后的像。


缅佛寺(Dhammikarama Burmese Temple)

缅佛寺建于1803年,是槟城唯一的缅甸佛寺,也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庙。 缅佛寺于1988年被评为槟城旅游年15个历史古迹之一。

缅佛寺是佛教修道院,向信徒们提供宿舍、修行空间、和图书馆等场所。 寺庙内有很多佛祖和神话传说的朔像。

导游说街对面也是一个寺庙,于是几个团友走过去拍照。 因为没有导游讲解,也不知道看了些什么。

进门后有阴凉的长廊,两旁有供人休息的座椅。 这些是缅甸和尚。

墙上画着佛经故事。

这些人的着装像古代汉人。

大的金塔里面装着佛像,小金塔群代表12生肖。

双神守护地球。 此守护神由5种动物的特征组成:大象的鼻子和牙、马的耳朵和四蹄、客迈拉的鹿角、鱼的鱗和尾巴、还有鸟的翅膀。

水池后面的金色圣殿,中间供奉优婆勉多罗汉尊者。

许愿池。 背景是佛祖释迦牟尼抛弃荣华富贵,骑着马渡过亚伦拿河。 右边的天使鼓励他寻求解脱而悟道,左边的恶魔企图诱惑阻止他成道。 如果把硬币投入铁钵,愿望即能成真。

这里也许是宿舍,门口挂着的有点像中国的灯笼。

2011年才落成的黄金宝塔,门口由神祇与白象驻守。

一楼的佛像。


热带香料园(Tropical Spice Garden)

热带香料园位于直落巴巷环岛公路旁边的山谷里,依山傍海,居高临下。 占地8英亩,已开发4.5英亩。 园内种栽了逾500种热带树木,仅香料就有100多种,还有其它稀有植物和中草药。 另外,附近有大量野生动物、鸟类、和昆虫活动。 开发商在保留森林原始风貌的同时,巧妙地利用原址上废弃的别墅和橡胶园,搭建出瀑布、小桥、流水、碎石墙、石阶、羊肠小道等意境。 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 可以领略盎然春意,感受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热带香料园里有三条通道通往11个植物室。 这11个植物室包括香料香草、蕨类、芭蕉类、花姜类、奇珍异草、水生植物、苏铁类、竹类、蔗糖类、变叶木类、及密林。 三条观光路线分别是香料香草(Spice Trail)、稀有植物(Ornamental Trail)、和原始丛林(Jungle Trail),分别以橙、红、和绿色来标示。 游客可以花钱雇各种语言的导游讲解,也可以通过说明了解植物的来源、历史、药性、和烹饪用途。 走完整个香料园大约需要2小时。

园内有专门制作香料的工具、有香料制作的展览、也出售各种香料。 如果有兴趣,可以报名参加烹饪课。 跟随专家在园内采集香料,然后亲手烹制马来美食。

园内设有咖啡屋,供人消暑解渴、欣赏海景、和吸取沁人的幽香。 可以凭香料园的入场券入内,或者购买1令吉的门票。

自从开业以来,前来参观的以海外游客为主,特别是来自中东的顾客。

我以前旅游就是看热闹,尽管已经学着辨别建筑风格,但是对动、植物还是一窍不通。 来到热带香料园,只顾拍照。 导游讲的东西从左耳进,右耳出,一点也没有记住。

竹子。

芭蕉。

荷花。





铺满碎石的小路。

















潺潺小溪。






Batik Factory

槟城蜡染厂是马来西亚北部最大的蜡染生产商。 成立于1973年,是当地的蜡染先驱之一。 槟城蜡染厂的产品经典而且独特,被视为马来西亚的标志。

槟城蜡染厂采用独特的手绘、手工印花、或者两者兼顾的蜡染方式。 与通常的单面印花不同,这里出产双面染。 动、植物往往是手绘蜡染的主题,而手工印花则适用于抽象图案。

槟城蜡染厂分三部份:展室,精品店、和工作室。 有空调,提供免费讲解和参观。

手工印花,像烫斗一样。 后面悬挂着的好像是去中国旅游的广告,满篇尽是简体字。

手工印花成果。

手绘蜡染,细描。

色彩鲜艳,价格也不菲。

手绘蜡染,像在用毛笔绘画。

刚才黑色背景的似乎好看一些。

手绘蜡染,像在用刷子刷。

某公司的商标。

成品。







乔治市街景,有很多中文招牌。






槟城侨生大宅(Baba Nyonya Mansion)

公元十五至十九世纪,在东南亚曾经有过一个独特的族群,男人叫峇峇(baba),女人叫娘惹(nyonya),通称土生华人(Peranakan)。 这些人的父亲来自中国,而母亲则是当地妇女。 因为居住在马六甲海峡附近,像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和槟城、泰国的普吉岛、印尼的棉兰、还有新加坡,他们也被叫做海峡华人(Straits Born),简称娘惹。 娘惹文化融合了中国、马来、和西洋元素,成为富有代表性的南洋综合文化。

早年中国男子按季乘船来马六甲经商。 每当季风转向,他们就必须回国。 有些人尽管在家乡已有妻室,却仍然在南洋成家、购置房产、生下峇峇娘惹。 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留下一批水手、传教士、和商人,其后代也融入海峡华人。 在父亲离家的日子里,土生仔们要持家,同时兼顾家族生意,里里外外一把抓。

峇峇娘惹们在日常生活中混搭使用多种方言。 在槟城的受福建话与泉州话的影响,马六甲地区则是混杂马来语和厦门话。 在殖民地时期,这些人以英国子民自居,流行说英语,住洋房,穿洋装,接受英国教育。 他们往往社会地位比较高,生活富裕。

土生华人的传统服装有5粒钮扣,代表健康、财富、多子多孙、长寿、和善终。 男装流行前长后短,方便日常起居。 女装卡巴雅(Kebaya)改良自马来服饰,突出女性曲线。 新加坡空姐制服的灵感就来自Sarong Kebaya。 娘惹会配戴襟针、发钗、项链、手镯、脚环、和绣珠鞋。 到了节日,男士穿中式衫袄,戴瓜皮小帽。 女士穿刺绣和蕾丝滚边上衣,下配艳丽沙龙,脚蹬绣珠鞋。

娘惹菜以当地食材为主,大量使用咖喱和椰子汁,色彩鲜艳,口味偏重。 菜肴的颜色取自食材本身,烹饪颇费工夫。 娘惹菜溶合了中餐与马来菜的特色,被视为南洋风味的灵魂,也是完整保留下来的娘惹文化。

土生华人的住房布置严格遵守华夏风水和八卦原理,铺木制地板,讲究深窄门面和几进院落。 最外面的厅堂招待访客,最里面的房间摆放祖先牌位。 前门窗户为八卦形,挂镜子、尺、和剪刀,有除魔去妖避邪的功能。 在殖民地时期,有钱人住维多利亚式洋房,铺大理石地板,雕花回廊,气派十足。 楼上卧房内摆放中式红木家具,餐厅却是西洋式的,中西合璧。

海峡华人谨守儒家传统,信奉尊卑有序,逢年过节必备大鱼大肉祭祖。 春节大庆,清明扫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 在新春期间,把红、白汤圆黏在大门上方,祈求平安。 还有喝米酒以防被蛇怪骚扰,据说是受《白蛇传》影响。

相亲的时候,婆家一看厨艺,二看女红。 绣珠鞋是用细线把极小的珠子镶入布料,绘出吉祥美好的鞋面图案。 珠子越小越富贵奢华。 珠子镶出倾斜度,看起来闪闪发光。 传统图案包括凤凰(财富和地位)、牡丹(爱情与美貌)、还有燕子、蝴蝶、菊花等。 因为工艺复杂细腻,构图考究,而且是经典配饰,绣珠鞋是娘惹必须掌握的手艺,是衡量女性淑贤乖巧的标准,也是必备的嫁妆之一。 有些娘惹也要为婆家准备在婚礼上使用的绣珠鞋。

娘惹的婚礼长达12天,有些甚至要30天。 聘礼除了象征吉祥和财富的橘子外,还要有漂亮的首饰。 成亲那天要用锣鼓开道、花轿迎娶新娘、行三跪九叩的古典大礼。 新郎身着中式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 新娘酷似京剧里的花旦,身着金线绣的裙褂、霞披,头戴凤冠,浑身穿金带银。 在婚礼的第一天举行隆重的梳头仪式,其中要用到剪刀和迷你秤,象征剪去不良习惯,和谐平稳。 有种名为Kamcheng的汤锅,盖子上镶有麒麟,用来盛放红、白汤圆,代表圆满、喜悦、和纯洁。 Kamcheng是福建话,意思是“感情”,代表恩恩爱爱,永不分离。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峇峇娘惹们在马来西亚被划归为土族,政治地位高于后来的华人。 巫统执政后压制华人发展,土生华人的地位等同于华人,华人占主导的新加坡也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 如今华人男子如果想与马来女子通婚,必须更名换姓,改信伊斯兰教,而且子女被视为马来人。 除了流传甚广的娘惹菜系,灿烂绚丽的娘惹文化逐渐走向没落,最终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广东增城人郑景贵,1821年生,20岁奉母命南洋寻父,后随父兄在霹雳州的锡矿谋生。 凭借机敏、聪慧、大胆改进生产流程,从打工仔火速晋升为工头,直至业主,跻身富甲行列。

1861年,当地两大华人帮派,海山派与义兴派,为水源三次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 华人窝斗导致局面失控,甚至连王室都牵扯其中。 这一切恰好给在一旁虎视眈眈的英国殖民者可乘之机。 1874年,英国总督克拉克(Andrew Clarke)与霹靂州苏丹和两大华人帮派在英国军舰HMS Pluto上签署《邦咯条约》,授权英国全面插手马来半岛事务。 郑景贵代表海山派签约。

由于取得了英国人的绝对信任,郑景贵于1877年被封为霹雳州的"Captain",负责调停华人纠纷,地位等同于州长。 郑景贵从英国殖民者那里获得在霹雳州独家经营鸦片、烟、酒、和赌博等行业的执照,其财富爆增,福荫子孙四代。 发迹后,郑景贵在当地设立祠堂、兴建私塾,致力于保留和传播中华文化。

槟城有两条街道以郑景贵命名,一条是Lebuh Ah Quee亚贵街,另一条是Lebuh Keng Kwee景贵街。

郑景贵经常回国探母,在家乡购得良田千亩出租,用来资助在当地兴学,搭桥修路,赈灾恤贫。 1870年河北遭受特大水灾,郑景贵以母亲的名义捐巨款赈灾。 李鸿章上报朝庭褒扬其义举,赐“急公好义”牌匾。 1885年法国侵犯南疆,郑景贵捐巨款支持抗法,朝庭赏赐其与原配林氏二品荣誉官衔,封赠三代。

郑景贵黑、白两道通吃,混得风生水起。 像所有人生赢家,他不忘拿宿敌的人头祭旗。 郑景贵在晚年买下义兴邦的会馆和旁边的地皮,拆除上面的8栋旧楼房,搬迁五福书院,腾出地方来盖一中一西两幢建筑。 慎之家塾(老爷子姓郑、名景贵、字慎之),被喻为东南亚最精致的清代岭南式建筑,是郑家祠堂和私塾。 西式豪宅海记栈则是其住所和办公室,也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地方。

新宅在郑景贵75岁那年落成,街址定为义兴街29号。 对方老巢、义兴街31号,在槟城被永久消失,其中⅗的旧址成为海记栈的车道。 郑景贵每天开着车夷平义兴邦,彰显出海峡华人狭窄的心胸和扭曲的人品。 同室操戈导至引狼入室,靠洋人赚得盆满钵满,对敌手则是斩尽杀绝。 身居要职而不知化干戈为玉帛,不思为全体同胞谋福址。 老爷子三年后过世,江湖上的恩怨情仇也随之烟消云散。

郑家后人虽然没能继承祖先灵活和长袖善舞的基因,但是凭借老爷子留下的万贯家产和广泛人脉,也是混得有声有色。 郑景贵的第三子同样被封为Captain,而且是霹靂州的最后一位Captain。 在二十世纪中、后期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中,郑家紧紧把握住时代脉搏。 郑景贵的曾孙郑忠坚曾是马来西亚国父东姑阿都拉曼的贴身保镖。 然而在建国后长期、制度性地歧视华人的大环境下,郑家无法独善其身。 郑忠坚死时要求把生前用过的警服、警棍一起火化,要在天堂里给国父站岗。 郑的其它后人则选择远走他乡。

随着郑家的没落,老宅年久失修、几度易手。 公元2000年,娘惹文物收藏家孫松茂接手。 他不惜耗巨资复原大宅,将其打造成东南亚最具规模的娘惹文化展览馆。 2004年,这座拥有上千件娘惹文物的展览馆隆重开张,向世人展示峇峇娘惹们丰富的生活方式、传统、和习俗。

馆内设五个展厅:海记栈、祠堂、厨房、娘惹首饰珠宝厅、和娘惹刺绣展厅。

海记栈是由外国人设计的经典峇峇娘惹大宅,尤其以精致的广东木雕嵌板、栩栩如生的苏格兰锻铁工艺、和英式地砖而著称。 一楼待客,装潢中西混搭、金璧辉煌、极尽奢花。 二楼是中式家居、祭祖,以舒适为主。

天井里有中式木头地板和楼梯、英式拼图地砖、栩栩如生的苏格兰铸铁栏杆和雕柱,可以开派对。

饭厅里金色的雕梁画栋配西洋水晶吊灯,两边墙上对称的大镜子可以让主人洞察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 据说这里的木刻都是花重金请广东的名家雕刻。

西式餐厅。 彩绘玻璃(stained glass)上画的是中式窗户。

这里好幽静。 柜子里是收集的西洋磁器,椅子却是中式的。

祖先神位? 好精致的雕刻。

西式家具、中式大花瓶。





喷水池。 墙上镶着中式瓷雕,水池中央立着欧洲古典式男童雕塑。







不知是不是郑景贵伉骊。 男士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满满的高、富、帅哥一枚。 女士端庄典雅,浑身镶满金银珠宝,脚踩绣珠鞋。



收集的中西磁器、餐具、西洋铜器、和中式漆器。

里面可能是珠宝展,可惜我没有进去。





娘惹刺绣展厅

绣珠鞋。

不知是不是喝下午茶。

绣珠钱包、手袋。

绣珠腰带?







蕾丝、薄纱…







到处是金光闪闪的珠子。

厨房

在英国连续电视剧《唐顿庄园》里,厨房里有张长长的桌子供佣人们吃饭、用下午茶、休息、和聊天。 这里的厨房也有一张大桌子。

制做糕点的模具。

好像以前的搪瓷饭盒和竹编的篮子。 我的天哪,竟然有自来水。



炉子是烧材的。







刨冰机。

三国的关公、张飞配缅甸、泰国的菩萨。



供奉祖先神位的嗣堂。

新房

二楼是木质地板,岭南风格。

展示收集的洋娃娃。

展示收集的洋娃娃。

新婚的双人床。

古董收音机和电视机,超大的音乐盒只能播一首歌。

二楼右厢房展示收藏的磁器。 鸳鸯椅 —— 男方登门相亲,如果双方都坐在椅上,男方家长将会提亲。



二楼正厅,不知是不是郑景贵和原配的官服照。



据说这是新娘怀孕后睡的单人床。

古董照相机。











海记栈是一座两层的方正建筑,绿色的外墙看起来既古典又清凉。 这是正门。

人力车。

古装西洋武士充当门神,前院的铸铁栏杆用皇冠图案装饰。

路上见到很多中文招牌。









抗战期间,中国主要的交通运输线和港口均落入日军手里,有两万多吨滞留在香港的军火需要运送回国、支援抗战。 国民政府紧急修建的滇缅公路崎岖险峻,迫切需要熟练的驾驶员和机车维修人员。 著名商人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新加坡号召南洋青年参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通过滇缅公路运送战争物资。 大约3,200人被选中、派往中国,其中包括非华族人士和四名女性。 据统计,当年行驶在滇缅公路上的运输车有超过三分之一是由南侨机工驾驶的,其中千余名热血青年倒在战火纷飞的征途上。 部分机工在抗战后返回南洋,剩下的在文革中饱受冲击,因为他们曾经效力于前任中华民国政府。 几天前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报道,留在大陆的最后一名南洋机工过世。

驱车路过“槟榔屿华侨抗战殉职机工、罹难同胞纪念碑”,很幸运随机抓拍了下来。


鹤山极乐禅寺(Temple of Paradise)

公元1885年,福建鼓山涌泉寺的妙莲法师到槟城筹募基金、修建福州龟山法堂。 两年后,妙莲法师出任槟城椰脚街广福宫的住持。 有感于广福宫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当地华人的需求,法师萌发了另寻净土弘法的心愿。 妙莲法师最终选址位于亚依淡的鹤山,当地华人华侨慷慨解囊。 五位客家籍华商巨富,张弼士、张煜南、谢荣光、戴喜云、和郑景贵出任极乐寺理事,从闽籍华侨杨秀苗处购得3.65公顷土地。 1891年开始兴建第一座木构大士殿。 随后5年内相继增建了天王殿、大雄殿、藏经阁、东西客堂、以及放生池。

公元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招致八国联军出兵中国,清王朝被迫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妙莲法师有感国难,毅然将募化来的数万银元上缴国库。 1904年,极乐寺全面竣工。 次年,慈禧太后召妙莲法师进京,赏赐御刻《龙藏经》、紫袈裟、“奉旨回山”仪仗牌、以及“钦命方丈”匾额。 据说极乐寺罕见地保留有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真迹。 太后御笔“海天佛地”被刻在万佛宝塔前的牌楼上,光绪皇帝则题字“大雄宝殿”。

取自“西方极乐世界”,极乐寺占地12万平方公尺,是东南亚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有高达七层的万佛塔和全球最高的八角亭观音阁。 该寺标志着汉传佛教在南洋的开拓与传播,是连接中原故土与海外华人的文化纽带。极乐寺每年都会举办新春灯会,吸引着众多本地与海外佛教徒前来朝圣。

停车场后面的一排罗汉雕像。

左边的观音菩萨像于2002年建成,是全球最大的室外观音像,高30.2公尺。 外面的八角亭由16根支柱撑起,高91公尺。 铜像端立在莲花台上,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持玉净瓶,瓶口向下。 莲花台下有108个转运钱钵,供民众环绕铜像向各个钱钵投币祈福。

右边是万佛宝塔,楼高30公尺,共七层。 1915年,暹罗国王拉玛六世为该塔举行奠基礼并且布施巨款,1930年落成。 万佛宝塔融合了中国、泰国和缅甸的建筑风格。 其顶部两层为缅式金色圆顶塔,中间三层为泰式素白塔身,底层则是中式八角底座。 塔内供奉有一千多尊千姿百态的镀金云石佛像。 塔前岩石上刻有清末民初名士留下的墨迹。 院里也设有“有求必应”钟,供大众敲钟许愿。

当时缆车道还未建好,只能自己往上爬。

从左边往上爬,沿途都是商店,也许卖些与佛教有关的东西。

放生池? 我不懂佛法,只能猜测这些也许是善男信女们放生的长寿乌龟。



长明灯?

从大门往上全部是公路。 有几个团友租了辆小巴,我坚持一个人往上爬。 另外几个团友说他们也是自己走上来的,我在路上没有遇见他们。 不时从身边经过的摩托车和小巴都会停下来问天热、要不要搭车,我一口回绝。

二门。

鹤山学院在左边。

观音像底下的装饰。

从顶上左眺槟城全景。 摩天大楼只是建在外围、远远不及吉隆坡的多。

右眺槟城全景。

观音像右边的建筑,是藏经阁吗?

走去后面,路上有石龟。

右边有水塘和亭子。

左边是这座庙。

小庙的全景。

鹤山观音圣像,全球最大的室外观音像,高30.2公尺。 外面的八角亭由16根支柱撑起,高91公尺。

鹤山观音圣像。

旁边的两尊罗汉之一。

刚才在山顶还有几个团友,下山的时候只剩下我一个人。 几辆路过的摩托车停下来说天气热,问要不要搭车。 我都推说不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位男士骑着摩托车,在马路的另一边不紧不慢地陪着我走。 他一连好几次拍着车后座说“Too hot!” 意思是叫我上车,我都摇摇头。 后来到了叉路口,右边就是刚才登山穿过的商店群。 我问往哪边走,他指了指左边。 左边是公路,没有楼梯,应该好走一些。 等到剩下大约¼的山路,他再一次问要不要搭车。 我问是不是快到了,他说是。 我又问剩下的路好不好走,他说好走。 我说那我就更不用坐车了。 我一连重复了两遍。 他看出我坚持要自己走,于是长长地望了我一眼,骑车走了。

下山,又经过二门。

回船的路上经过清真寺。

街头有关春节庙会的广告牌。




有关吉隆坡的游记:

香料,茶叶,橡胶之旅(5)
吉隆坡
(Kuala Lumpur, Malaysia)




游船东南亚系列:

第一站
新加坡樟宜机场
(Singapore)
第二站
斯里巴加湾
(Bandar Seri Begawan, Brunei)
第三站
芽庄
(Nha Trang, Vietnam)
第四站
胡志明市
(Ho Chi Minh City, Vietnam)
第五站
吴哥窟
(Angkor Wat, Cambodia)
第六站
金边
(Phnom Penh,Cambodia)
第七站
曼谷
(Bangkok,Thailand)
第八站
苏梅岛
(Ko Samui,Thailand)
第九站
新加坡中国城,小印度
(Singapore)
第十站
巴厘岛
(Bali, Indonesian)
第十一站
吉隆坡
(Kuala Lumpur, Malaysia)
第十二站
槟城
(Penang,Malaysia)
第十三站
普吉岛
(Phuket,Thailand)
第十四站
新加坡植物园,游新加坡河,佛牙寺,小印度,樟宜机场
(Singapore)






2018年8月25日星期六

游船东南亚(11) - 吉隆坡(Kuala Lumpur, Malaysia)

马来西亚华人是海外华人中保存中华文化最好的团体,不仅保留汉人姓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中文,而且认同中华文化和传统。 年轻一代学习简体字和汉语拼音,讲话几乎不带父辈们常有的闽南口音。 虽然华人在马来西亚经济中举足轻重,但是在政治上却毫无建树,甚至饱受马来族的欺凌。 年轻一代的马来西亚华人干脆选择以脚投票,移民海外。 去年我来吉隆坡的中国城观光,当地的华人导游很感慨地指着街上说:“几乎看不见年轻人!”

前几年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也是到中国城参观,听说当地的巫族准备到中国城搞事,于是说:“海外华人也是我们的一部份!” 顾及中、马关系,巫族取消了闹事行动。 然而当地的媒体却纷纷指责中国干涉马来西亚内政。 尽管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有些事情也很难说清楚。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最近的马来西亚大选中,很多华人竟然投票支持93岁高龄的前总理马哈蒂尔。 难道他们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忘记当年此君领导的政府制订一系列歧视华人的政策吗? 无怪乎有大陆网民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大马华人。

马哈蒂尔打着反贪腐的旗号上台,叫停了几个指标性的一带一路中资项目,像马来西亚东海岸的铁路计划和两项油气管道计划。 作为回锅总理,马哈蒂尔的政治手腕娴熟、表现游刃有余。 他口口声声支持一带一路。 在访华期间首先去杭州拜访阿里巴巴的马云,临时决定改乘高铁去上海,然后飞往北京见习近平和李克强。 只有在离开中国的最后一刻才发表声明,取消上述几个中资项目,并称已经得到中方的谅解。

对于外行人来说,一切都像是雾里看花。 然而政治是肮脏的。 我等庶民不懂政治,也不想掺合进去。 马国华人只能自求多福了!

第十八天 巴生港

巴生港位于首都吉隆坡东北23英里,是马来西亚的主要港口之一。 它有铁路和公路直通吉隆坡。 巴生港位于巴生河口,旁边有两个长长的海岛,可以停靠巨轮。

巴生港(Port Klang)始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1893年,开始以英国总督Sir Frank Swettenham的名字命名为Port Swettenham。 当时马来亚铁路局调查研究发现巴生河口水深、安全、具备天然港的条件,于是投资兴建港口。 巴生港于1901年9月15日开始营业,但是由于疟疾泛滥,两个月后就被迫关闭。 随后在两次世界大战、1960、和1970年代,巴生港多次扩建,现在可以停靠传统和集装箱货船。

进港的时候,我在阳台上不停地拍照。 游轮足足走了45分钟,沿途码头上全部堆满集装箱,真是一望无际。 后来驱车前往吉隆坡,高速公路拥挤不堪,两旁高楼林立,有很多崭新的车行。 没想到马来西亚的经济如此篷勃发展,真是大开眼界。

进港。








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

Salahuddin Abdul Aziz Shah苏丹清真寺以宏伟著称。 因为其独特的蓝色和银色穹顶,俗称蓝色清真寺。 它的尖塔高度名列世界第一,是继印尼雅加达Istiqlal清真寺之后的东南亚第二大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美轮美奂,体现了传统的马来风格。 其穹顶和礼拜主殿刻满古兰经。 附近的伊斯兰艺术园(Garden of Islamic Arts)依照古兰经对天堂的描述而建。 这座园林占地14公顷,内有九座藏馆,展示伊斯兰书法、雕塑、绘画、建筑等等,有时也会举办穆斯林表演活动。

一路上导游和司机在互相讲广东话,我猜他们是所谓的大马华人。

没有专门去蓝色清真寺,只是从一个暸望台远距离观望。 空中飘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那熟悉的乐曲,也许是来自旁边的旅馆。

我告诉导游外面在播放中国音乐,他马上变得很热情,问我从哪里来,就像久违的朋友一样。 后来他逢人就说我会中文,并且坚持跟我用普通话对话,


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国家博物馆是综合性国立博物馆。 建于1963年,由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拉赫曼主持开馆仪式。

博物馆是一栋两层楼的“米南加保”(menang Kaban)式的古典建筑。 正门两侧各有巨型壁画,左边体现各种马来西亚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右边反映了从公元十二世纪北部的印度教时代、佛教时代、到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而发生过的重要历史事件。

国家博物馆内的陈列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部分,设有4个展厅:

史前
展示地球表面的演变,和马来西亚早期居民的起源和生活方式。 概述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演变。 其中一件无价之宝是公元150年的东子铜钟。 而在霹雳州玲珑地区的Gunung Runtuh洞穴中发掘的霹雳人骨架,约有1万至1万1千年历史。这是东南亚最古老的,保存得几乎完整的人类骨骼。
马六甲时代
追踪中、早期马来王国的文明发展史,特别是15世纪马六甲王国的辉煌;这是马来伊斯兰文明的中心。 展品包括泰国南部Setul王国的宏伟门廊、观世音菩萨的雕朔、和传奇英雄Hang Tuah的壁画。 也展示了部分马来皇室文物的复制品。
殖民时代
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日本人曾先后占领马来西亚。 这部分展示外国统治对国家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展出的重要文件之一是英国殖民者与当地代表在1874年签署的《邦咯条约》。 展品包括殖民者用过的火炮、锡矿挖掘机、人力车、和日军在二战中用过的装备。
现代
展示人们在坚定不移地争取独立和建立新国家的艰难道路。 反映自1957年马来亚独立、特别是1963年建立马来西亚至今的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和取得的成就。 现在,不同肤色的马来西亚人可以自由地选择生活习俗,文化、和宗教信仰,并且和平与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展出的重要文件之一是第14届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的任命书原件。

博物馆全面展示马来西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服饰、戏剧、民俗、自然、动物、和植物等,陈列许多精制的工艺品、物品、标本、陶瓷、武器、乐器、日用品、和出土文物。 展品包括公元十五世纪专门为伊斯兰教徒制作的明瓷、十六世纪在柔佛拉玛地方发掘出的中国瓷器、十九世纪马来王族的结婚仪式、明代航海家郑和访问马六甲的文献复制品等等。 博物馆还收藏有马来西亚的各种文化风物,从日常消遣到仪式习俗皆有,包括传统婚礼,皇室割礼、以及华人的古董等传统物品。 蜡像馆里有马来西亚华人、印度人、和马来人的生活习俗的介绍。 露天展区内还有旧式火车头、老爷车和仿古马来宫殿等展品。 博物馆的底层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手稿和图册。游人只有经馆长允许才可入内。

室外展出殖民时期联邦马来国家铁路局(Federated Malay States Railways)的MR 531.01款火车头。



在柔佛州麻坡发现的青铜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这口钟的造型与越南的东子鼓类似,被列为2009年国家遗产。

早期海上丝綢之路 - 从广州到中东。 这张地图似乎不够全面。 在元朝泉州曾经有大量阿拉伯人因为叛乱而被诛杀,这些人肯定是从海上来的。 所以海上丝綢之路应该包括泉州,而不仅仅是广州。

1936年,在霹雳锡矿发现了一座高79厘米、公元八~九世纪的8臂青铜观世音菩萨雕像。

复制的帆船。

泰国南部Setul王国的宏伟门廓。

香料在电冰箱发明以前被称为软黄金,就像今天的石油一样珍贵。

伊斯兰教在马六甲的传播。

复制的霹靂州皇家王座(The Royal Throne of Perak)。

马来民族英雄汉都亚(Hang Tuah)的青铜挂像,有人猜测他其实是华人而不是马来人。

从葡萄牙到马六甲的航线图。

黄金树,来自马来半岛北部、靠近泰国的地方。

1874年,当地代表与殖民者签署《邦咯岛条约》。

马来西亚的支柱产业之一:橡胶。 工人们必须从早上四点开始摸黑工作,争取赶在太阳出来以前完成一天的割胶任务。 然后也不能闲着,还有其它事要做。

马来西亚的另一个支柱产业:锡矿。 这是第一艘锡矿挖泥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为了支援中国抗战而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 日本为了掠夺战略资源,制定了侵略东南亚的战略方针。 驻守马来西亚的英军非常自信,认为日本在南洋的沼泽地无法施展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像坦克和装甲运兵车。 谁想到日本军人靠骑自行车运载轻型武器,一天即抵达马来西亚。 几天内,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相继沦陷,英军不得不投降。 大量英军在战俘营里饱受虐待,缺吃少药,人员大量死亡。 后来英军战俘被发配到泰国作苦力,大量人员死在路上。 这条路就被叫做“死亡之旅(The Match of Death)”

这是当年日本兵骑过的自行车。

马来西亚的爱国主义教育。



沙捞越和沙巴的原住民。

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

大门旁边展出的老爷车。

室外展出的古董火车头。

室外展出的蒸汽机车321.01号 T级。 路边站立着当地的保安,后面坐着部分团友。


国家英雄纪念碑(National Monument)

国家英雄纪念碑用来纪念在二战中和从1948年到1960年戒严期间殉职的军人, 目前是世界上最高的青铜雕像。 每年7月31日,即国家纪念日,马来西亚最高元首、首相以及军方和警方领袖都会来此敬献花圈,向逝去的英雄表达敬意。

国家英雄纪念碑占地4万8562平方尺,分4个范围,即战争纪念柱、英雄纪念碑、喷泉、及回廊。

战争纪念柱。

英雄纪念碑。 右边后面白色的是回廊的一部分,右下方是喷泉之一。

从国家英雄纪念碑出来,拐个弯就看见这颗老爷树,想必有年头了。

再往下走几步就是东盟雕塑公园。

东盟雕塑公园(The Asean Sculpture Garden)

东盟雕塑公园建于1987年,以纪念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立20周年。 它位于Tun Abdul Razak遗址公园内,展示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汶莱的艺术作品。 这些雕塑由木材、玻璃、钢铁、大理石、铁、和竹子等材料制成,并附有英文和马来语的详细说明。

左边的雕塑来自新加坡,主题是和平。 中间的来自菲律宾,主题是东盟地区的传统建筑。 右边的来自汶莱,主题是进步。 第二排中间的来自马来西亚,主题是成长。

周围尽是参天的大树,郁郁葱葱。

吉隆坡火车总站建于1910年,曾经是吉隆坡的铁路枢纽。 自2001年起新建的吉隆坡中央车站承担了大部分的功能,老火车站只剩下少量通勤列车。 目前这里属于半开放式,无需买票,游客可以自由出入月台。

该车站有浓厚的伊斯兰色彩,是典型的摩尔式建筑。 这里被称为是全世界最漂亮的火车站,也曾是谢霆锋、周杰伦主演的电影《逆战》拍摄取景地之一。 据说有很多人在这里拍时尚婚纱照。

蓝顶清真寺(Masjid Negara Mosque)的屋顶不是通常的圆形,而是像折叠扇一样,比较特别。

独立广场(Independence Square)

在早期,吉隆坡的华人和马来人住在巴生河东岸。 西岸是华侨领袖叶亚来的菜园。 1880年,雪兰莪州首府从巴生迁至吉隆坡。 英国总督决定政府机关和职员应该被安顿在巴生河西岸,以便与当地人搁离。 1882年,英国殖民者从叶亚来手里购得土地,取名巴东(Padang),然后在上面进行基础建设。 1892年,英国人又把巴东的大片土地改建成板球场。

1897年,英国殖民政府搬入苏丹阿都沙末大厦(Sultan Abdul Samad Building)。 整栋建筑混合印度与欧洲古典风格,是最有代表性的殖民时期地标之一。

巴东位于政府办公楼前,经常被用来召开各种公开集会。 巴东曾经被租给皇家雪兰莪俱乐部(Royal Selangor Club)做为运动场所,1987年又被收归国有。

1957年8月30日,英国国旗徐徐降落,马来西亚国旗第一次在巴东升起。 1957年8月31日,马来西亚在Merdeka Stadium宣告独立。

1989年10月, 巴东被改名为独立广场(Merdeka Square)。

前排都铎风格的建筑是皇家雪兰莪俱乐部(Royal Selangor Club)。 在殖民地时代,这里是当地的娱乐中心,外籍人士、官员、及其家人聚集在一起消磨时光、玩台球、观看板球比賽、用餐、和社交。 会员资格取决于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而不是种族或公民身份。

吉隆坡图书馆(City Library)的外观呈半弧形,以北印度伊斯兰风格及铜色圆顶做为建筑标志。 立柱之间镶嵌了透明玻璃,除了维持室内气温也兼具自然采光的效果。

前排白色的建筑是圣玛丽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

据说这是世界上最高的旗杆。

苏丹阿都沙末大厦(Sultan Abdul Samad Building)。 这里曾经是州长办公室和最高法院,现在是马来西亚信息、通信、和文化部。


双子塔(Petronas Towers)

马来西亚国油双子塔高1453英尺。 从1998年到2004年,双子塔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 直到今天,双子塔还是世界上最高的双塔楼。 双子塔与邻近的吉隆坡塔同为吉隆坡的地标及象征。

连接双子塔的空中走廊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过街天桥。 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吉隆坡最繁华的景象。

双子塔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是马来西亚的骄傲,是整个国家取得惊人成绩的象征。

中午在一家非常高级的酒店用自助餐。 里面有很多选择,包括可口的中式菜肴,这大概是我在此次旅行中吃得最过瘾的一次。

吃完饭,从后门出去即是著名的双子塔。 拍了很多照,只有这两张最满意…




卡里奈克手工艺品中心(Karyaneka Handicraft Center)

Karyaneka是马来西亚政府的附属子公司,专门营销具有当地特色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像蜡染、金锦缎(Songket)、陶器、木雕、藤编织品、和金属制品等等。

曾经非常热衷于买纪念品,后来发现有些在包装的时候被不法商人掉包,更多的是回家后碰都没碰就丢在一边。 久而久之,也就不再想买东西,只热衷于拍照了。

进去逛了一圈,觉得没意思,就出来拍门口的摆设…

古董人力拉车。

阴凉透风的亭子。

阴凉透风的亭子。


吉隆坡塔(Kuala Lumpur Tower)

吉隆坡塔是一座通讯塔,用来提升无线电通讯的质量以及广播电视传输的清晰度。 建于1995年,历时4年,高达421米,是世界第7高塔。 顶部有旋转餐厅,食客可以在进餐的同时欣赏城市的360°全景。 吊舱的顶部宽度为335米,有楼梯和电梯直达。

虽然此塔和双子塔同为吉隆坡的地标,但是因为其地势比较高,吉隆坡塔实际上是当地的最高观景点,也是世界名塔联盟的成员。

吉隆坡塔以伊斯兰教的尖塔为样板,塔顶的装饰玻璃窗仿效伊朗王宫。 表面为竖条型拱肋,足以抵挡时速90英里的风力。 塔基没有打桩,直接竖立在一片独立的土地上。

这里每年都要举行爬塔比赛,参赛者需要从楼梯爬到顶端。

吉隆坡塔作为伊斯兰法拉克天文台,被用来观察新月(标志着穆斯林斋月的开始)。

本来应该登上双子塔看风景,可惜那天举行演练(drill),双子塔不对外开放。 于是改成去吉隆坡塔。

两年后再回双子塔,居然忘记登顶,只是在塔里逛了1个多小时。 高处的风景应该都差不多,只是在吉隆坡塔里无法体验双子塔的空中走廊。

导游示意我们抬头看吉隆坡塔里电梯上的水晶灯。

上到旋转餐厅,放眼四周,360°全方位都是现代化的摩天大楼。 记得只有一块地未被开发,导游说那是马来家族不愿意开发。 有团友说这里的钢筋水泥甚至比纽约都多,也有人说生活在这里不会舒服,因为整座城市没有特色。

吉隆坡塔顶的旋转餐厅是往右边旋转。

独立广场是右后方那一小块绿茵地,前面竖着高高的旗杆。 中间偏右后方有一块灰色的地带,既没有植被,也没有楼房,就是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独立广场是中间偏左后方那一小块绿茵地,前面竖着高高的旗杆,还可以看见苏丹阿都沙末大厦的2个圆顶。 左后方有一大块灰色的地带,既没有植被,也没有楼房,就是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双子塔高高耸立。






吉隆坡塔迷你动物园(KL Tower Mini Zoo)

从吉隆坡塔下来,走回停车场的路上经过迷你动物园的售票亭。 招牌顶尖尖的东西就是吉隆坡塔。

几个团友背靠在停车场的围栏上,边聊天边等司机来开车门。 有人往围栏外面看,底下就是动物园。 不用买票就能居高临下地看,美中不足的是只能看到几种动物。

甲鱼?

不知道是什么动物。 毛绒绒的,怪可爱的。

小狐狸?




有关吉隆坡的游记:

香料,茶叶,橡胶之旅(5)
吉隆坡
(Kuala Lumpur, Malaysia)




游船东南亚系列:

第一站
新加坡樟宜机场
(Singapore)
第二站
斯里巴加湾
(Bandar Seri Begawan, Brunei)
第三站
芽庄
(Nha Trang, Vietnam)
第四站
胡志明市
(Ho Chi Minh City, Vietnam)
第五站
吴哥窟
(Angkor Wat, Cambodia)
第六站
金边
(Phnom Penh,Cambodia)
第七站
曼谷
(Bangkok,Thailand)
第八站
苏梅岛
(Ko Samui,Thailand)
第九站
新加坡中国城,小印度
(Singapore)
第十站
巴厘岛
(Bali, Indonesian)
第十一站
吉隆坡
(Kuala Lumpur, Malaysia)
第十二站
槟城
(Penang,Malaysia)
第十三站
普吉岛
(Phuket,Thailand)
第十四站
新加坡植物园,游新加坡河,佛牙寺,小印度,樟宜机场
(Singap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