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

阿尔萨斯圣诞肉桂核桃酥(Shortbread with Nuts)


这个肉桂核桃酥入口即化,散发出浓郁的肉桂香。 相反,核桃和柠檬屑的味道却不怎么明显。

名家的祖传食谱确是与众不同。 当然,Hello Kitty的曲奇造型也添加不少节日气氛。

闺蜜说cute得舍不得吃,要用手机拍照,还要留些给侄女。

老妈的挚友也说既酥又软,很难得。

来源:Shortbread with nuts (recipe C. Felder),材料和做法均做过调整。

材料:

  • 125克 核桃
  • 375克 面粉
  • 1茶匙 发粉(baking powder)
  • 125克 白糖
  • 250克 黄油
  • 1茶匙 肉桂粉(cinnamon)
  • 2小撮 盐
  • 1只 鸡蛋
  • 1个 柠檬(只用柠檬屑)

刷汁:

  • 2个 蛋黄

表面装饰:

  • 200克 黑巧克力

准备核桃:

  1. 把核桃用325°F,烘烤10分钟。
  2. 摊凉后打成粉末。

准备面团:

  1. 把面粉、发粉、白糖、核桃粉、黄油、肉桂粉、和盐一起搅成细沙状。
  2. 加入鸡蛋和柠檬屑,搓圆。
  3. 放入冰箱,冷冻最少1小时。

准备刷汁:

  1. 打散蛋黄。

做法:

  1. 烤炉预热350°F。
  2. 把面团擀开,大约4毫米厚度。
  3. 用曲奇模刻出型状,放入烤盘,表面刷蛋黄液。
  4. 入烤炉烘烤12至15分钟。
  5. 取出,摊凉。

装饰:

  1. 把巧克力用水蒸锅蒸至全部溶化。
  2. 把半边核桃酥沾满巧克力,晾干。

2018年12月27日星期四

巴西圣诞葡萄干黄油蛋糕(Christmas Cake)


这大概是我做过的、最好吃的黄油蛋糕。 外表酥,内部非常湿润、柔软、轻盈。 黄油和酒浸葡萄子的浓郁回味,夹杂着少许酸,有点儿纽约芝士蛋糕的味道。

来源:Christmas Cake Recipe for the Family,材料和做法均做过调整。

材料(9英寸烤盘):

  • 4只 鸡蛋
  • 1杯 酸奶油(sour cream)
  • 1杯 白糖(我放了⅔杯)
  • 1杯 黄油
  • 2½杯 低筋面粉
  • 2汤匙 发粉(baking powder)
  • 1小撮 盐
  • ½杯 兰姆酒
  • 1杯 果脯

准备工作:

  • 黄油在室温下回暖。
  • 鸡蛋在室温下回暖。
  • 把果脯用兰姆酒浸泡过夜,沥干水分后拌入少量面粉。

做法:

  1. 烤箱预热350°F。
  2. 把面粉、发粉、和盐过筛3次。
  3. 打发软化黄油和白糖。
  4. 加入酸奶油,继续打发。
  5. 再加入鸡蛋,每加一只都充分打匀。
  6. 拌入干粉。
  7. 最后加入果脯,快速搅匀。
  8. 把蛋糕糊倒入烤盘,抹平。
  9. 放入烤炉中层,烘烤1小时、或者直到把蛋糕烤熟。
  10. 取出,摊凉。

2018年12月22日星期六

德国圣诞芝士面包(Quarkstollen)



以前烤过stollen,因为里面的兰姆酒和果脯最能烘托出圣诞气氛。 自从上次做波兰蜜桃乳酪蛋糕,喜欢上东欧的farmers cheese。 Quarkstollen在德国圣诞面包的基础上加了farmers cheese,更是锦上添花。

一共烤了3次德国圣诞芝士面包。 头两次完全按照食谱做,面包基本上没有发起来。 不过很香,连老妈都赞叹。 这次做过改进,用大量酵母发面,烤好后淋酒,几天后再享用。

面包的造型象征着襁褓中的耶稣,厚厚的糖霜代表漫天白雪。 口感柔软,散发着酒香、黄油香、和芝士香。 老妈忍不住,要求带半个去跟朋友们聚会。

来源:Творожный штоллен,材料和过程都做过调整。

面种材料:

  • 200克 面粉
  • 1汤匙 酵母粉(yeast)
  • 1汤匙 白糖
  • ½杯 温水

面团材料:

  • 300克 面粉
  • 175克 白糖(我放了100克)
  • 145克 黄油
  • 250克 芝士(Farmers Cheese)
  • 2只 鸡蛋
  • 1小撮 盐
  • 1茶匙 香草精(vanilla extract)
  • 4滴 杏仁精(almond extract)
  • 250克 果脯
  • 150克 杏仁

淋面材料:

  • ⅓杯 兰姆酒(rum)
  • 30克 黄油
  • 30克 糖粉

准备面种:

  1. 把酵母粉和白糖溶入温水,静置5到10分钟,激活酵母。
  2. 加入面粉,搅匀。
  3. 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冻过夜。
  4. 第二天取出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回暖。

准备杏仁:

  1. 把杏仁用325°F,烘烤10分钟。
  2. 摊凉后装入朔料袋,用擀面杖碾碎。

准备面团:

  1. 充分打发黄油和白糖。
  2. 加入芝士,继续打发。
  3. 再加入鸡蛋,每加一只都充分打发。
  4. 最后加入剩下的面粉、面种、盐、香草精、杏仁精、果脯、和杏仁碎,揉搓成光滑的面团。
  5. 盖上保鲜膜,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体积应该达到以前的2至3倍。
  6. 取出面团,揉搓均匀。
  7. 放入烤盘,整型。
  8. 盖上保鲜膜,再发酵大约15分钟。

做法:

  1. 烤炉预热350°F。
  2. 放入面团,烘焙40至60分钟,或者直到烤熟。
  3. 取出,摊凉。
  4. 淋兰姆酒,包上保鲜膜,入冰箱冷冻过夜。
  5. 把黄油加热至溶化,刷在面包上,再撒糖粉。

2018年12月16日星期日

香蕉核桃蛋糕(Mrs. Myers’ Banana Bread)



以前没有见过香蕉蛋糕,做了一次就上瘾。 香蕉蛋糕不仅好吃、容易做,而且能消耗大量熟香蕉。 曾经看见香蕉蛋糕食谱都会跃跃欲试,后来发现其实每家所用的材料和份量都差不多,没有必要每个都试。

今天这个食谱的特别之处在于使用冷冻香蕉,解冻后会释放大量水分,剩下的都是精华。 由于加了大量黄油,蛋糕外表酥脆,内部具有浓郁的香蕉味和核桃香,但口感不似其它食谱那么柔软。

来源:Mrs. Myers’ Banana Bread,材料和做法均做过调整。

材料(2条面包):

  • 3杯 面粉
  • 1茶匙 食用碱(baking soda)
  • 1茶匙 盐
  • 8根 冷冻香蕉
  • 1杯 黄油
  • 2杯 白糖(我只放了1杯)
  • 5只 鸡蛋
  • ½杯 酪奶(buttermilk)
  • 2茶匙 香草精(vanilla extract)
  • 1杯 核桃

准备工作:

  1. 把香蕉解冻,沥干溢出的水分,用搅拌机打烂成浆。
  2. 黄油在室温下回暖。
  3. 把核桃用325°F,烘烤10分钟。 摊凉后用擀面棍压碎。

做法:

  1. 烤炉预热350°F。
  2. 烤盘抹油,撒少量面粉,抖掉多余的面粉。
  3. 把低筋面粉、碱、和盐一起过筛。
  4. 把黄油和白糖充分打发。
  5. 加入鸡蛋,每加一只都要充分打匀。
  6. 再加入香蕉泥浆、酪奶、和香草精,搅匀。
  7. 拌入过了筛的面粉。也
  8. 最后加入核桃碎,搅匀。
  9. 把面糊倒入烤盘,抹平。
  10. 入烤炉烘烤1小时,或者直到烤熟。

2018年12月9日星期日

金枪鱼沙拉面包(Tuna Salad Bread)



听说ABC饼家关门了。 尽管我不经常买西饼,以前去屋仑茶楼也会到楼下张望。 ABC的菠萝包和奶茶有名,我却只对琳琅满目的餐包感兴趣,像香葱火腿、肉松、芝士,… 虽然现在华人西饼店遍地开花,却感觉很多东西都是用化学剂调制出来的。 除了松软和甜腻,没有其它味道。

好友问为什么不自己烤来吃。 看起来只能自己动手了。

一直用日本食谱做中种面包,口感松软、绵实,有嚼头。 手头有Trader Joe's的油浸金枪鱼罐头,加在一起就是曾经风靡香港的金枪鱼沙拉面包。

刚出炉的时候,满屋都弥漫着金枪鱼的香味。

泡一杯浓咖啡,自我陶醉一下旧式情怀!

——食谱来源《日本名店名人面包秘方》,材料和步骤均做过调整。

中种材料:

  • 175克 高筋面粉
  • 8克 干酵母粉
  • 25克 糖
  • 115克 温水

面团材料:

  • 50克 高筋面粉
  • 25克 低筋面粉
  • ½只 鸡蛋
  • 12克 奶粉
  • 45克 糖(可省略)
  • 3克 盐
  • 25克 温水
  • 12克 黄油

馅材料:

  • 2罐(10安士) 金枪鱼罐头
  • ¼头 洋葱
  • 日式美乃滋酱(mayonnaise)
  • 胡椒粉

表面刷汁:

  • ½只 鸡蛋
  • 1汤匙 牛奶

准备面团:

  1. 把中种材料放在一起慢慢搅匀。
  2. 搁置在温暖的地方发酵最少2小时,体积应该是以前的2到3倍。
  3. 把黄油加热溶化。
  4. 把高筋面粉、低筋面粉、鸡蛋液、奶粉、糖、盐、温水、和发好的中种放在一起充分和面,最少10分钟;如果太湿可以加少量面粉。
  5. 分3次加入黄油,每次都尽量揉匀。
  6. 盖上保鲜膜,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第二次发酵,面团体积应该是以前的2到3倍。

准备馅:

  1. 洋葱去皮,切粒。
  2. 用大火、热油、爆香洋葱粒。
  3. 起锅。
  4. 用叉子把金枪鱼肉叉散。
  5. 加入洋葱粒,拌匀。
  6. 用美乃滋和胡椒粉调味。
  7. 把馅分8份,在手掌间来回摔打成圆形。

面团整形:

  1. 烤盘刷少量油。
  2. 把剩下的半个鸡蛋液和1汤匙牛奶搅匀。
  3. 把面团分割成8份,每份面团包1份馅。
  4. 在面团表面刷一层蛋液,放在烤盘上进行第三次发酵。

烤面包:

  1. 烤箱预热350°F。
  2. 面团再刷一次蛋液,进烤箱烘烤15分钟,或者直到烤熟,表面出现金黄色。
  3. 取出,摊凉。

心得:

  • 面团又湿又粘,用和面机(Dough Maker)方便很多。
  • 我把面团放入烤箱,靠打开烤箱里面的灯来保温,也可以放在暖气上保温。
  • 如果面包表面隆起大气泡,可以用牙签挑破。

2018年12月2日星期日

吞拿鱼炒饭(Tuna Fried Rice)



“真香啊! 你在做什么?”

我只是打开吞拿鱼罐头,用叉子把鱼肉叉散。 老妈从旁边走过,情不自禁地赞叹。

Trader Joe's的吞拿鱼罐头,来自印尼。 用橄榄油浸泡,散发出自然的芳香。

从香港网站找来的炒饭图片,自我琢磨门道。 把叉散了的吞拿鱼肉与爆香的洋葱同炒,只需加少许盐。

米粒晶莹弹牙,色、香、味俱全。

我问可以吗,老妈回答说当然可以了!

材料:

  • 2杯 米
  • 3罐(15安士) 吞拿鱼罐头
  • 2只 鸡蛋
  • 1头 洋葱
  • 1根 葱
  • 胡椒粉

准备白饭:

  1. 少放一点水,把米饭煮得干些。
  2. 尽量打散,摊开。
  3. 不盖任何东西,在冰箱里搁置过夜,让风吹得越干越好。
  4. 入锅前再一次把米饭打散。

准备鸡蛋:

  1. 在蛋液里加少量盐,打发均匀。
  2. 炉子开中火,烧热锅。
  3. 沿锅边淋一圈油。
  4. 倒入蛋液,用铲子推着不停地转动。
  5. 等全部凝固,起锅。
  6. 用铲尖把鸡蛋尽量剁碎。

准备吞拿鱼:

  1. 用叉子把吞拿鱼肉叉散。

准备洋葱:

  1. 洋葱去皮,切小粒。
  2. 中火,热锅。
  3. 沿锅边淋少量油,撒少量盐。
  4. 爆香洋葱粒。
  5. 起锅。

准备葱:

  1. 葱去皮,切小粒。

做法:

  1. 炉子开中火,烧热锅。
  2. 沿锅边淋少量油。
  3. 倒入白饭,不停地翻炒,用铲尖把饭团剁碎。
  4. 加入吞拿鱼碎、鸡蛋碎、和洋葱粒,继续炒。
  5. 用盐、糖、和胡椒粉调味,炒匀。
  6. 最后加入葱粒,起锅。

2018年11月27日星期二

佛掌瓜猪肉虾仁饺子



佛掌瓜营养丰富,既可以当菜也可以当水果,本身却没有什么味道。

后院的佛掌瓜疯长。 我们几乎顿顿吃,老妈还整天要拿去送人。 以前曾经用佛掌瓜腌过泡菜,可惜老妈对泡菜怕怕的。 现在只能用来煲汤或者炒肉丝,比较单调。 有天突发奇想,用佛掌瓜来包饺子。

成品特点: 香、爽、爆浆,很好吃。

材料:

  • 2½磅 厚水饺皮
  • 1½磅 猪肉末
  • 1磅 虾
  • 2磅 佛掌瓜
  • 1只 鸡蛋
  • 几粒 花椒
  • ½杯 水
  • 1小块 姜
  • 1小把 葱
  • 酱油
  • 料酒
  • 麻油
  • 胡椒粉
  • 1汤匙 淀粉

准备佛掌瓜:

  1. 把佛掌瓜去皮,用擦子擦丝。
  2. 撒少量盐,拌匀。
  3. 静置10分钟,使其出水。
  4. 冲洗干净盐巴,挤干水分。

准备猪肉末:

  1. 大火烧开花椒和水,摊凉。
  2. 姜去皮,切蓉。
  3. 猪肉末加入1只鸡蛋和姜蓉,搅匀。
  4. 用酱油、料酒、油、麻油、盐、糖、和胡椒粉调味。
  5. 顺同一方向搅至猪肉末都粘在一起,而不是颗粒分开。
  6. 分几次打入花椒水,每次都充分搅拌。
  7. 静置半小时,使入味。
  8. 加入淀粉,再搅匀。

准备虾:

  1. 虾去壳,剪开后背,挑去砂线。
  2. 用盐水浸泡15分钟。
  3. 冲洗干净盐水,用纸巾吸干水分。

其它准备工作:

  1. 葱切粒。
  2. 把猪肉末、虾仁、佛掌瓜丝、和葱粒放在一起拌匀。

包饺子:

  1. 取一张饺子皮,放上大约1汤匙馅。
  2. 用水打湿饺子皮的半边缘。
  3. 把饺子皮的正上方和正下方捏紧。
  4. 把左右各⅔处向中间贴拢,捏紧。
  5. 分别把剩下的⅓部分也捏紧。

做冷冻饺子:

  1. 案板上撒薄薄一层面粉。
  2. 整齐地排满刚包好的饺子。
  3. 放入冰箱冷藏(Freeze)至全部冻硬朗。
  4. 把饺子装入朔料袋,即可放回冰箱冷藏室保存。

煮饺子:

  1. 大火烧开一锅水。
  2. 放入饺子,盖上锅盖,直到烧开。
  3. 转慢火,倒入大半碗冷水,盖上锅盖,再烧开。
  4. 第二次倒入大半碗冷水,盖上锅盖,最后一次烧开。
  5. 待饺子浮出水面,起锅。

2018年11月25日星期日

韩式烤排骨(Mapo Pork Ribs)



坐飞机攒下不少里程数,过期就会作废。 一直不知道该怎么用,只能拿来订杂志。 有些杂志很有用,比如Fortune;曾经根据Fortune的推荐买过好几种股票。 有些却没有什么用。 像Vogue,厚得实在没有耐心看下去,就全部送给了好友。 还有旅行和美食杂志,往往是翻过几页就丢掉。 没想到今年二月份的Food & Wine Magazine居然有正宗亚洲的食谱,连忙保留下来,以后做来拭拭。

感恩节那天,老妈叫我把冰箱里的排骨烤了。 一直喜欢韩国料理,就用了杂志里的Mapo Pork Ribs食谱。 Mapo(麻蒲)是韩国首都首尔的一个区,那里的烤排骨用大量糖浆、雪梨、和苹果腌制,充满甘甜。 还有麻油香、葱香、蒜香、肉桂香… 味味浓郁。 用水浴法,先低温再高温烧烤是我的实验,目的是使肉质软嫩不柴。

我觉得味道很好。 老妈却认为适合BBQ或者空口吃,如果下饭就淡了一点。

来源:Food & Wine Magazine,February 2018 Issue,材料和做法均做过调整。

材料:

  • 3磅 一条猪排骨
  • 3汤匙 烤香白芝麻
  • 1把 葱

腌料:

  • ¾杯 酱油
  • ⅓杯 红糖
  • ⅓杯 浅色糖浆(light corn syrup)
  • ⅓个 苹果
  • ⅓个 雪梨
  • ¼头 洋葱
  • 6瓣 蒜头
  • 1寸长 姜块
  • 3汤匙 芝麻油
  • 1茶匙 胡椒粉
  • ½茶匙 肉桂粉(cinnamon)

准备腌料:

  1. 把酱油、红糖、和糖浆用大火烧开,搅匀。
  2. 起锅,摊凉。
  3. 苹果切大块。
  4. 雪梨切大块。
  5. 洋葱去皮,切大块。
  6. 蒜头去皮。
  7. 姜去皮,切厚片。
  8. 把摊凉了的酱油混合物、苹果块、梨块、洋葱块、蒜头、姜片、芝麻油、胡椒粉、和肉桂粉一起用搅拌机打匀。

准备排骨:

  1. 把一半的葱切粒。
  2. 在排骨肉厚的一面斜着划十字交叉,每划相距1英寸。
  3. 把骨头分开一根根。
  4. 用腌料和葱腌制排骨,放入冰箱冷冻1至2天。

做法:

  1. 把剩下的葱切粒。
  2. 烤炉预热250°F,在烤炉里放一盆热水。
  3. 在烤盘上刷一层油,摆满排骨。
  4. 入烤炉烘烤30分钟,每15分钟翻一次排骨,刷一层腌料。
  5. 烤炉调升至425°F,再烘烤45分钟。 每15分钟翻一次身,刷一层腌料。
  6. 出炉,撒芝麻和葱粒。

2018年11月12日星期一

核桃黄油蛋糕(Walnut Butter Cake)



对面的食堂旁边开了一个星巴克柜台。 因为公司有补贴,不接受星巴克记分卡。 人们在排队买咖啡的时候聊天,联络感情,久而久之那里变成周围最热闹的地方。

以前不曾光顾公司的星巴克,尽管去年圣诞期间打五折。 后来有几次在附近受训,休息时候跟其他人一起出来喝饮料,吃水果,发现星巴克竟然提供免费咖啡,而且口感不错。 现在早上到公司,第一件事情肯定是拿着杯子去喝咖啡。 有时工作压力大,也会去喝第二杯,甚至第三杯。 楼里的看门人和打扫卫生的人看见我都会心地一笑:“今天早上第一杯?” 整得我怪不好意思。 有这么多人来喝咖啡,为什么偏偏盯着我?

最喜欢星巴克的Caffè Verona咖啡,甜甜的,还加了可可粉。 用法式香草精(French Vanilla)和榛子(Hazelnut)来调味,真是神仙般的享受。 可惜近来越来越少看见Caffè Verona,更多的是Pike Place® Roast。 也许Pike Place® Roast的味道浓一些,但是我钟情巧克力的味道。

这星期老妈叫烤带核桃的蛋糕。 在网上看见这个经典黄油蛋糕食谱。 马上动手,加上一把核桃就行了。

Voila! 超低温烤制,保持蛋糕湿度。 采用自发粉,分蛋打发,使质地松软,轻盈。 甜而不腻,满口浓郁的黄油香,鸡蛋香,核桃香…

一杯浓咖啡,一块松软、香甜蛋糕,人生也不过如此!

来源:傳統牛油蛋糕 Traditional Butter Cake 零失敗的做法!一定要收藏!!,材料和做法均做过调整。

材料:

  • 200克 黄油
  • 130克 白糖
  • 5只 鸡蛋
  • 80克 牛奶
  • 200克 自发粉
  • 30克 杏仁粉
  • 100克 核桃

准备工作:

  • 黄油在室温下软化。
  • 鸡蛋在室温下回暖。
  • 把核桃用325°F,烘烤10分钟。 摊凉后用擀面棍压碎。

做法:

  1. 烤炉预热284°F。
  2. 烤盘上抹一层油,再撒少量面粉。
  3. 把自发粉和杏仁粉一起过筛。
  4. 打发软化黄油和60克白糖。
  5. 加入蛋黄,每加一只都充分打匀。
  6. 慢慢加入牛奶,边加边搅匀。
  7. 再拌入干粉。
  8. 把蛋白和剩下的70克白糖用高速打发至硬性起泡。
  9. 分数次把¾的蛋白糊轻轻拌入蛋黄糊。
  10. 再分数次把蛋黄糊轻轻拌回蛋白糊。
  11. 最后加入核桃碎,快速搅匀。
  12. 把蛋糕糊倒入烤盘,抹平。
  13. 放入烤炉中层,烘烤1小时15分钟或者直到把蛋糕烤熟。
  14. 取出,摊凉。

2018年11月6日星期二

香蕉蛋糕(Banana Cake)



这个香蕉蛋糕食谱在中文网络上大受欢迎。

大量的鸡蛋和香蕉满足味觉的渴望,泡打粉和食用碱使质地变得膨松,沙拉油在室温下保持湿度…

尽管做法简单,但每一口都是轻盈、湿润,甜而不腻,浓郁的香蕉口味。

来源:Richard Goh,材料和做法均做过调整。

材料(9英寸圆形烤盘):

  • 300克 低筋面粉
  • 1茶匙 发粉(Baking Powder)
  • ½茶匙 食用碱(Baking Soda)
  • 5只 鸡蛋
  • 230克 白糖
  • 3根(350克) 大香蕉
  • ½茶匙 香草精(Vanilla Extract)
  • 180克 沙拉油

做法:

  1. 烤炉预热320°F。
  2. 烤盘抹油,撒少量面粉,抖掉多余的面粉。
  3. 把低筋面粉、发粉、和碱一起过筛。
  4. 用搅拌机把香蕉打成浆。
  5. 把鸡蛋、糖、香蕉液、和香草精打发成浓浆。 每只鸡蛋都要打匀,再加下一只。
  6. 分次、交叉拌入面粉和沙拉油,轻手搅匀。
  7. 把鸡蛋糊倒入烤盘,抹平。
  8. 入烤炉烘烤1小时,或者直到烤熟。

2018年10月2日星期二

游船东南亚(13) - 普吉岛(Phuket,Thailand)

以前特别喜欢看007系列片。 不仅男主角英俊潇洒、刀枪不入,而且穿着讲究。 场面宏伟、奢华、足迹遍及世界。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三教九流,各种风土人情,应有尽有。 姨妈曾经评论邦德电影卖座率百分之百,但是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我只喜欢早期的007电影,像Dr. No(1962), From Russia with Love(1963), 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1969), Diamonds Are Forever(1971), 和For Your Eyes Only(1981)。 我不太喜欢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1974),特别不喜欢里面的小矮人。 但是因为电影里有很多场面是在亚洲取的景,像香港、澳门、和泰国,也觉得挺有趣。 看到有安排去James Bond Island的旅行团,想都没想就报名了。

第二十天 攀牙湾国家公园(Phang Nga Bay National Park)

攀牙湾受到东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水域全年保持平静。 数百万年来,海洋生物的骷髅不断堆积,再加上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的化学作用,形成厚厚的沉积层。 热量和自身的压力最终把这些数百米厚的地层变成石头。 各种地质力量再在不同程度分化、侵蚀石灰岩,形成40余个陡峭的岛屿和溶洞。 不同的矿物质经过氧化,呈现出色彩斑斕的效果。 千奇百怪的岛屿和溶洞吸引了大量的野生动植物。

由于吃水太深,游轮只能停在港口外面。 游客靠搭摆渡船上岸。 这些摆渡船是游轮上的,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当救生船。

清晨的普吉港。

我觉得当地的导游很眼熟,问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他回答1个半星期前在苏梅岛见过。 他还记得我当时坐在大巴的前面,甚至提到过James Bond Island。 一年后我在苏梅岛再碰见他,他已经不认得我了。 我把相机里存的、他以前的照片给他看。 他高兴得逢人就说我参加过他的团三次。 旅行结束后,他问我明年还来不来,我说不可能连续三年都来。

水上村落。

这些景色在广西桂林和越南的下龙湾也可以见到,只不过这里的规模小一些。

班宜岛,回来会去那里吃午餐。

班宜岛。

红树林(Mangrove)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其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 它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

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



今年六月份,一支泰国少年足球队的12名队员和25岁的教练在清莱探险、被困溶洞18天,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尽管全体人员最终获救,一名自愿参与救援行动的前泰国海豹突击队潜水员,在往洞穴中运送氧气的返程途中,因缺氧身亡。

这里的溶洞也差不多吧! 真替他们捏一把汗。

外面别有洞天。



詹姆斯。邦德岛(James Bond Island)

Khao Ping Gun和40米开外的Ko Tapu是攀牙湾国家公园里的两座石灰溶岩岛。 因为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在此取景,它们被统称为詹姆斯◦邦德岛(James Bond Island),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

这是Khao Ping Gun岛,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里007和恶棍最后决斗的沙滩。





中间竖着的溶岩叫Koh Ta-pu(钉子岛),20米高,与后面的Khao Ping Gun统称为James Bond Island。 后面的沙滩就是电影取景的地方。






班宜岛(Koh Panyi Island)

班宜岛的先民们来自印尼爪哇,从当初的两个穆斯林渔民家庭繁衍出360个家庭,大约1650余人。 在十八世纪末,只有泰国人才能拥有土地,外来者只能在靠岸、避风的浅水海湾里建高脚楼栖身。

渔业曾经是这个穆斯林社区的唯一产业。 从上一世纪后期开始,很多路过的游客来班宜岛吃午饭、购物、观光。 现在,超过一半的当地人为旅游业服务。 居民们上岛挖井,建学校、清真寺、保健中心、礼品店、和面向大海的大型餐厅。

班宜岛的青少年足球队在泰国南部颇有名气。

礼品店。

小学生在教室午休,中间的小调皮把脚翘到桌子上。

这张照片让我联想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每年发布的新生熊猫宝宝全家福。



这个应该是学校在准备午餐。

学校足球队在练习踢球。







这位女士显得特别和善。

班宜岛的迷人之处在于整个村庄建在水上,还有蔚蓝的海水和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

曾经在汶莱和越南见过同样的、建在水上的高脚楼。 里面也许缺少现代化设施,但是看起来相当惬意。



回去的路上经过街边的披萨摊。

在精品店停留,购物,上厕所。 这是旁边的小小纪念室,也不知道纪念些什么。

礼品店里的东西相当精致,可不敢随便问价钱。







精品店的工作人员。



回到码头,看见我们的大巴了吗?




有关吉隆坡的游记:

香料,茶叶,橡胶之旅(5)
吉隆坡
(Kuala Lumpur, Malaysia)




游船东南亚系列:

第一站
新加坡樟宜机场
(Singapore)
第二站
斯里巴加湾
(Bandar Seri Begawan, Brunei)
第三站
芽庄
(Nha Trang, Vietnam)
第四站
胡志明市
(Ho Chi Minh City, Vietnam)
第五站
吴哥窟
(Angkor Wat, Cambodia)
第六站
金边
(Phnom Penh,Cambodia)
第七站
曼谷
(Bangkok,Thailand)
第八站
苏梅岛
(Ko Samui,Thailand)
第九站
新加坡中国城,小印度
(Singapore)
第十站
巴厘岛
(Bali, Indonesian)
第十一站
吉隆坡
(Kuala Lumpur, Malaysia)
第十二站
槟城
(Penang,Malaysia)
第十三站
普吉岛
(Phuket,Thailand)
第十四站
新加坡植物园,游新加坡河,佛牙寺,小印度,樟宜机场
(Singapore)






2018年9月25日星期二

游船东南亚(12) - 槟城(Penang,Malaysia)

槟城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位于马来亚半岛的西北侧,由槟岛和威省两部分组成。 凭借着向过往的东西商船提供优质饮用水,槟城很早就成为马六甲海峡西侧的第一大港。

槟城,中国史书称槟榔屿,最早出现在明朝永乐年间的《郑和航海图》中。 早在公元十五世纪,中国的海道针经《顺风相送》就有从马来的昆仑岛到槟榔屿的航海指南。 西方汉学家认为《顺风相送》成书于元代,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随船舟师做过较正。

公元1767年,缅甸入侵暹罗。 1782年将军昭披耶却克里杀掉暹罗王郑信后登基,自称拉玛一世。 英国趁火打劫,要求吉打苏丹割让槟榔屿,以换取对抗缅甸和暹罗入侵的军事保护。

1786年,法兰西斯·萊特(Francis Light)成功迫使吉打苏丹把槟榔屿租借给英国东印度公司。 该公司随即在槟榔屿设立海军基地,由萊特出任首届总督。 槟榔屿成为英国在远东殖民贸易中最早的自由港。 萊特建立的乔治城(George Town)是槟榔屿的首府,今天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

1791年,槟榔屿对岸的威省部分也被割让给英国。

1826年,英国把槟城、新加坡、和马六甲三个港口整合为海峡殖民地。

1867年,槟城成为英国皇家殖民地。

槟城在二战中曾经被日本人短暂占领。 1945年,英国从日本人手里夺回槟城。 后来槟城、马六甲、沙巴、和砂拉越四州并入马来亚联邦。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

槟榔屿曾经是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在东南亚的根据地,早年孙中山曾经多次前来募捐和开展活动。 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在槟榔屿策划的。 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来自槟城的富商之家。

当萊特第一次登陆槟城的时候,岛上只有居民58人,其中3个中国人。 萊特鼓励华人和其他移民进入槟榔屿。 槟城的三大种族分别是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是马来西亚仅有的、华人占大多数的州。 自从槟城成为马来西亚联盟的一部分,槟城的首席部长(最高行政长官)一直由华人担任。 现任马来西亚财政部长林冠英就曾经担任过槟城的首席部长。

槟城被誉为马来西亚的硅谷,其经济以贸易、工业、旅游业、和农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尤其重要。 槟城是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重镇之一,人均生产总值在马国占第一位。

经历过200年英国统治,槟城首都乔治市完整地保留了殖民地时期的建筑。 在2008年,槟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定为世界遗产城市。

第十九天 卧佛寺(Reclining Buddha Temple)

公元十九世纪,统治槟城的英国殖民政府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前来落脚。 为了促进与泰国的贸易,维多利亚女王特别拨出5英亩土地,供当地的泰人兴建寺庙。

卧佛寺建于1845年,以其33米长的镀金卧佛而著称,据说这是东南亚第三大卧佛。

佛陀一生分四个重要阶段——降生、出家、悟道、涅槃。 臥佛表现佛陀的最后時刻——涅槃,象征修行圆滿、果报已尽,將进入无生无灭、自在无疑的境界之中。

左边的泰式偏殿。

主殿门口有神祇与夜叉守护,前面有两条绿色的多头泰国龙。

33米长的镀金卧佛,眼睛和指甲用贝壳镶嵌。 佛台下的金色图案描绘佛经故事。

卧佛右边有一排神态各异的佛像,墙上镶满精致的小金佛。

那排佛像最里边的是一尊小卧佛。

背靠大卧佛后面的墙的是代表12生肖的坐佛,墙上存放着善男信女们的骨灰。

这两尊像是中国和尚。

大卧佛台座下的图案描述佛祖的诞生: 在古印度的迎毗罗卫国,有国王名净饭王。 王后摩耶夫人即将临产,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必须回娘家分娩。 她在波闍波提等人陪同下离开王宫,当路过蓝毗尼花园时,感到身子不舒服而进园休息。 夫人手攀婆罗树枝,悉达多太子便从其右胁降生。 太子向东西南北各行七步,步步生莲花。 然后,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这时,天空出现九条龙,吐出温水和凉水,为太子沐浴。 后来,悉达多太子出家修行成佛,即是释迦牟尼佛祖。

中国的观世音菩萨。

中国的弥乐佛。 后面供奉有已故泰王和王后的像。


缅佛寺(Dhammikarama Burmese Temple)

缅佛寺建于1803年,是槟城唯一的缅甸佛寺,也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庙。 缅佛寺于1988年被评为槟城旅游年15个历史古迹之一。

缅佛寺是佛教修道院,向信徒们提供宿舍、修行空间、和图书馆等场所。 寺庙内有很多佛祖和神话传说的朔像。

导游说街对面也是一个寺庙,于是几个团友走过去拍照。 因为没有导游讲解,也不知道看了些什么。

进门后有阴凉的长廊,两旁有供人休息的座椅。 这些是缅甸和尚。

墙上画着佛经故事。

这些人的着装像古代汉人。

大的金塔里面装着佛像,小金塔群代表12生肖。

双神守护地球。 此守护神由5种动物的特征组成:大象的鼻子和牙、马的耳朵和四蹄、客迈拉的鹿角、鱼的鱗和尾巴、还有鸟的翅膀。

水池后面的金色圣殿,中间供奉优婆勉多罗汉尊者。

许愿池。 背景是佛祖释迦牟尼抛弃荣华富贵,骑着马渡过亚伦拿河。 右边的天使鼓励他寻求解脱而悟道,左边的恶魔企图诱惑阻止他成道。 如果把硬币投入铁钵,愿望即能成真。

这里也许是宿舍,门口挂着的有点像中国的灯笼。

2011年才落成的黄金宝塔,门口由神祇与白象驻守。

一楼的佛像。


热带香料园(Tropical Spice Garden)

热带香料园位于直落巴巷环岛公路旁边的山谷里,依山傍海,居高临下。 占地8英亩,已开发4.5英亩。 园内种栽了逾500种热带树木,仅香料就有100多种,还有其它稀有植物和中草药。 另外,附近有大量野生动物、鸟类、和昆虫活动。 开发商在保留森林原始风貌的同时,巧妙地利用原址上废弃的别墅和橡胶园,搭建出瀑布、小桥、流水、碎石墙、石阶、羊肠小道等意境。 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 可以领略盎然春意,感受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热带香料园里有三条通道通往11个植物室。 这11个植物室包括香料香草、蕨类、芭蕉类、花姜类、奇珍异草、水生植物、苏铁类、竹类、蔗糖类、变叶木类、及密林。 三条观光路线分别是香料香草(Spice Trail)、稀有植物(Ornamental Trail)、和原始丛林(Jungle Trail),分别以橙、红、和绿色来标示。 游客可以花钱雇各种语言的导游讲解,也可以通过说明了解植物的来源、历史、药性、和烹饪用途。 走完整个香料园大约需要2小时。

园内有专门制作香料的工具、有香料制作的展览、也出售各种香料。 如果有兴趣,可以报名参加烹饪课。 跟随专家在园内采集香料,然后亲手烹制马来美食。

园内设有咖啡屋,供人消暑解渴、欣赏海景、和吸取沁人的幽香。 可以凭香料园的入场券入内,或者购买1令吉的门票。

自从开业以来,前来参观的以海外游客为主,特别是来自中东的顾客。

我以前旅游就是看热闹,尽管已经学着辨别建筑风格,但是对动、植物还是一窍不通。 来到热带香料园,只顾拍照。 导游讲的东西从左耳进,右耳出,一点也没有记住。

竹子。

芭蕉。

荷花。





铺满碎石的小路。

















潺潺小溪。






Batik Factory

槟城蜡染厂是马来西亚北部最大的蜡染生产商。 成立于1973年,是当地的蜡染先驱之一。 槟城蜡染厂的产品经典而且独特,被视为马来西亚的标志。

槟城蜡染厂采用独特的手绘、手工印花、或者两者兼顾的蜡染方式。 与通常的单面印花不同,这里出产双面染。 动、植物往往是手绘蜡染的主题,而手工印花则适用于抽象图案。

槟城蜡染厂分三部份:展室,精品店、和工作室。 有空调,提供免费讲解和参观。

手工印花,像烫斗一样。 后面悬挂着的好像是去中国旅游的广告,满篇尽是简体字。

手工印花成果。

手绘蜡染,细描。

色彩鲜艳,价格也不菲。

手绘蜡染,像在用毛笔绘画。

刚才黑色背景的似乎好看一些。

手绘蜡染,像在用刷子刷。

某公司的商标。

成品。







乔治市街景,有很多中文招牌。






槟城侨生大宅(Baba Nyonya Mansion)

公元十五至十九世纪,在东南亚曾经有过一个独特的族群,男人叫峇峇(baba),女人叫娘惹(nyonya),通称土生华人(Peranakan)。 这些人的父亲来自中国,而母亲则是当地妇女。 因为居住在马六甲海峡附近,像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和槟城、泰国的普吉岛、印尼的棉兰、还有新加坡,他们也被叫做海峡华人(Straits Born),简称娘惹。 娘惹文化融合了中国、马来、和西洋元素,成为富有代表性的南洋综合文化。

早年中国男子按季乘船来马六甲经商。 每当季风转向,他们就必须回国。 有些人尽管在家乡已有妻室,却仍然在南洋成家、购置房产、生下峇峇娘惹。 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留下一批水手、传教士、和商人,其后代也融入海峡华人。 在父亲离家的日子里,土生仔们要持家,同时兼顾家族生意,里里外外一把抓。

峇峇娘惹们在日常生活中混搭使用多种方言。 在槟城的受福建话与泉州话的影响,马六甲地区则是混杂马来语和厦门话。 在殖民地时期,这些人以英国子民自居,流行说英语,住洋房,穿洋装,接受英国教育。 他们往往社会地位比较高,生活富裕。

土生华人的传统服装有5粒钮扣,代表健康、财富、多子多孙、长寿、和善终。 男装流行前长后短,方便日常起居。 女装卡巴雅(Kebaya)改良自马来服饰,突出女性曲线。 新加坡空姐制服的灵感就来自Sarong Kebaya。 娘惹会配戴襟针、发钗、项链、手镯、脚环、和绣珠鞋。 到了节日,男士穿中式衫袄,戴瓜皮小帽。 女士穿刺绣和蕾丝滚边上衣,下配艳丽沙龙,脚蹬绣珠鞋。

娘惹菜以当地食材为主,大量使用咖喱和椰子汁,色彩鲜艳,口味偏重。 菜肴的颜色取自食材本身,烹饪颇费工夫。 娘惹菜溶合了中餐与马来菜的特色,被视为南洋风味的灵魂,也是完整保留下来的娘惹文化。

土生华人的住房布置严格遵守华夏风水和八卦原理,铺木制地板,讲究深窄门面和几进院落。 最外面的厅堂招待访客,最里面的房间摆放祖先牌位。 前门窗户为八卦形,挂镜子、尺、和剪刀,有除魔去妖避邪的功能。 在殖民地时期,有钱人住维多利亚式洋房,铺大理石地板,雕花回廊,气派十足。 楼上卧房内摆放中式红木家具,餐厅却是西洋式的,中西合璧。

海峡华人谨守儒家传统,信奉尊卑有序,逢年过节必备大鱼大肉祭祖。 春节大庆,清明扫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 在新春期间,把红、白汤圆黏在大门上方,祈求平安。 还有喝米酒以防被蛇怪骚扰,据说是受《白蛇传》影响。

相亲的时候,婆家一看厨艺,二看女红。 绣珠鞋是用细线把极小的珠子镶入布料,绘出吉祥美好的鞋面图案。 珠子越小越富贵奢华。 珠子镶出倾斜度,看起来闪闪发光。 传统图案包括凤凰(财富和地位)、牡丹(爱情与美貌)、还有燕子、蝴蝶、菊花等。 因为工艺复杂细腻,构图考究,而且是经典配饰,绣珠鞋是娘惹必须掌握的手艺,是衡量女性淑贤乖巧的标准,也是必备的嫁妆之一。 有些娘惹也要为婆家准备在婚礼上使用的绣珠鞋。

娘惹的婚礼长达12天,有些甚至要30天。 聘礼除了象征吉祥和财富的橘子外,还要有漂亮的首饰。 成亲那天要用锣鼓开道、花轿迎娶新娘、行三跪九叩的古典大礼。 新郎身着中式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 新娘酷似京剧里的花旦,身着金线绣的裙褂、霞披,头戴凤冠,浑身穿金带银。 在婚礼的第一天举行隆重的梳头仪式,其中要用到剪刀和迷你秤,象征剪去不良习惯,和谐平稳。 有种名为Kamcheng的汤锅,盖子上镶有麒麟,用来盛放红、白汤圆,代表圆满、喜悦、和纯洁。 Kamcheng是福建话,意思是“感情”,代表恩恩爱爱,永不分离。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峇峇娘惹们在马来西亚被划归为土族,政治地位高于后来的华人。 巫统执政后压制华人发展,土生华人的地位等同于华人,华人占主导的新加坡也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 如今华人男子如果想与马来女子通婚,必须更名换姓,改信伊斯兰教,而且子女被视为马来人。 除了流传甚广的娘惹菜系,灿烂绚丽的娘惹文化逐渐走向没落,最终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广东增城人郑景贵,1821年生,20岁奉母命南洋寻父,后随父兄在霹雳州的锡矿谋生。 凭借机敏、聪慧、大胆改进生产流程,从打工仔火速晋升为工头,直至业主,跻身富甲行列。

1861年,当地两大华人帮派,海山派与义兴派,为水源三次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 华人窝斗导致局面失控,甚至连王室都牵扯其中。 这一切恰好给在一旁虎视眈眈的英国殖民者可乘之机。 1874年,英国总督克拉克(Andrew Clarke)与霹靂州苏丹和两大华人帮派在英国军舰HMS Pluto上签署《邦咯条约》,授权英国全面插手马来半岛事务。 郑景贵代表海山派签约。

由于取得了英国人的绝对信任,郑景贵于1877年被封为霹雳州的"Captain",负责调停华人纠纷,地位等同于州长。 郑景贵从英国殖民者那里获得在霹雳州独家经营鸦片、烟、酒、和赌博等行业的执照,其财富爆增,福荫子孙四代。 发迹后,郑景贵在当地设立祠堂、兴建私塾,致力于保留和传播中华文化。

槟城有两条街道以郑景贵命名,一条是Lebuh Ah Quee亚贵街,另一条是Lebuh Keng Kwee景贵街。

郑景贵经常回国探母,在家乡购得良田千亩出租,用来资助在当地兴学,搭桥修路,赈灾恤贫。 1870年河北遭受特大水灾,郑景贵以母亲的名义捐巨款赈灾。 李鸿章上报朝庭褒扬其义举,赐“急公好义”牌匾。 1885年法国侵犯南疆,郑景贵捐巨款支持抗法,朝庭赏赐其与原配林氏二品荣誉官衔,封赠三代。

郑景贵黑、白两道通吃,混得风生水起。 像所有人生赢家,他不忘拿宿敌的人头祭旗。 郑景贵在晚年买下义兴邦的会馆和旁边的地皮,拆除上面的8栋旧楼房,搬迁五福书院,腾出地方来盖一中一西两幢建筑。 慎之家塾(老爷子姓郑、名景贵、字慎之),被喻为东南亚最精致的清代岭南式建筑,是郑家祠堂和私塾。 西式豪宅海记栈则是其住所和办公室,也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地方。

新宅在郑景贵75岁那年落成,街址定为义兴街29号。 对方老巢、义兴街31号,在槟城被永久消失,其中⅗的旧址成为海记栈的车道。 郑景贵每天开着车夷平义兴邦,彰显出海峡华人狭窄的心胸和扭曲的人品。 同室操戈导至引狼入室,靠洋人赚得盆满钵满,对敌手则是斩尽杀绝。 身居要职而不知化干戈为玉帛,不思为全体同胞谋福址。 老爷子三年后过世,江湖上的恩怨情仇也随之烟消云散。

郑家后人虽然没能继承祖先灵活和长袖善舞的基因,但是凭借老爷子留下的万贯家产和广泛人脉,也是混得有声有色。 郑景贵的第三子同样被封为Captain,而且是霹靂州的最后一位Captain。 在二十世纪中、后期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中,郑家紧紧把握住时代脉搏。 郑景贵的曾孙郑忠坚曾是马来西亚国父东姑阿都拉曼的贴身保镖。 然而在建国后长期、制度性地歧视华人的大环境下,郑家无法独善其身。 郑忠坚死时要求把生前用过的警服、警棍一起火化,要在天堂里给国父站岗。 郑的其它后人则选择远走他乡。

随着郑家的没落,老宅年久失修、几度易手。 公元2000年,娘惹文物收藏家孫松茂接手。 他不惜耗巨资复原大宅,将其打造成东南亚最具规模的娘惹文化展览馆。 2004年,这座拥有上千件娘惹文物的展览馆隆重开张,向世人展示峇峇娘惹们丰富的生活方式、传统、和习俗。

馆内设五个展厅:海记栈、祠堂、厨房、娘惹首饰珠宝厅、和娘惹刺绣展厅。

海记栈是由外国人设计的经典峇峇娘惹大宅,尤其以精致的广东木雕嵌板、栩栩如生的苏格兰锻铁工艺、和英式地砖而著称。 一楼待客,装潢中西混搭、金璧辉煌、极尽奢花。 二楼是中式家居、祭祖,以舒适为主。

天井里有中式木头地板和楼梯、英式拼图地砖、栩栩如生的苏格兰铸铁栏杆和雕柱,可以开派对。

饭厅里金色的雕梁画栋配西洋水晶吊灯,两边墙上对称的大镜子可以让主人洞察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 据说这里的木刻都是花重金请广东的名家雕刻。

西式餐厅。 彩绘玻璃(stained glass)上画的是中式窗户。

这里好幽静。 柜子里是收集的西洋磁器,椅子却是中式的。

祖先神位? 好精致的雕刻。

西式家具、中式大花瓶。





喷水池。 墙上镶着中式瓷雕,水池中央立着欧洲古典式男童雕塑。







不知是不是郑景贵伉骊。 男士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满满的高、富、帅哥一枚。 女士端庄典雅,浑身镶满金银珠宝,脚踩绣珠鞋。



收集的中西磁器、餐具、西洋铜器、和中式漆器。

里面可能是珠宝展,可惜我没有进去。





娘惹刺绣展厅

绣珠鞋。

不知是不是喝下午茶。

绣珠钱包、手袋。

绣珠腰带?







蕾丝、薄纱…







到处是金光闪闪的珠子。

厨房

在英国连续电视剧《唐顿庄园》里,厨房里有张长长的桌子供佣人们吃饭、用下午茶、休息、和聊天。 这里的厨房也有一张大桌子。

制做糕点的模具。

好像以前的搪瓷饭盒和竹编的篮子。 我的天哪,竟然有自来水。



炉子是烧材的。







刨冰机。

三国的关公、张飞配缅甸、泰国的菩萨。



供奉祖先神位的嗣堂。

新房

二楼是木质地板,岭南风格。

展示收集的洋娃娃。

展示收集的洋娃娃。

新婚的双人床。

古董收音机和电视机,超大的音乐盒只能播一首歌。

二楼右厢房展示收藏的磁器。 鸳鸯椅 —— 男方登门相亲,如果双方都坐在椅上,男方家长将会提亲。



二楼正厅,不知是不是郑景贵和原配的官服照。



据说这是新娘怀孕后睡的单人床。

古董照相机。











海记栈是一座两层的方正建筑,绿色的外墙看起来既古典又清凉。 这是正门。

人力车。

古装西洋武士充当门神,前院的铸铁栏杆用皇冠图案装饰。

路上见到很多中文招牌。









抗战期间,中国主要的交通运输线和港口均落入日军手里,有两万多吨滞留在香港的军火需要运送回国、支援抗战。 国民政府紧急修建的滇缅公路崎岖险峻,迫切需要熟练的驾驶员和机车维修人员。 著名商人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新加坡号召南洋青年参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通过滇缅公路运送战争物资。 大约3,200人被选中、派往中国,其中包括非华族人士和四名女性。 据统计,当年行驶在滇缅公路上的运输车有超过三分之一是由南侨机工驾驶的,其中千余名热血青年倒在战火纷飞的征途上。 部分机工在抗战后返回南洋,剩下的在文革中饱受冲击,因为他们曾经效力于前任中华民国政府。 几天前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报道,留在大陆的最后一名南洋机工过世。

驱车路过“槟榔屿华侨抗战殉职机工、罹难同胞纪念碑”,很幸运随机抓拍了下来。


鹤山极乐禅寺(Temple of Paradise)

公元1885年,福建鼓山涌泉寺的妙莲法师到槟城筹募基金、修建福州龟山法堂。 两年后,妙莲法师出任槟城椰脚街广福宫的住持。 有感于广福宫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当地华人的需求,法师萌发了另寻净土弘法的心愿。 妙莲法师最终选址位于亚依淡的鹤山,当地华人华侨慷慨解囊。 五位客家籍华商巨富,张弼士、张煜南、谢荣光、戴喜云、和郑景贵出任极乐寺理事,从闽籍华侨杨秀苗处购得3.65公顷土地。 1891年开始兴建第一座木构大士殿。 随后5年内相继增建了天王殿、大雄殿、藏经阁、东西客堂、以及放生池。

公元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招致八国联军出兵中国,清王朝被迫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妙莲法师有感国难,毅然将募化来的数万银元上缴国库。 1904年,极乐寺全面竣工。 次年,慈禧太后召妙莲法师进京,赏赐御刻《龙藏经》、紫袈裟、“奉旨回山”仪仗牌、以及“钦命方丈”匾额。 据说极乐寺罕见地保留有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真迹。 太后御笔“海天佛地”被刻在万佛宝塔前的牌楼上,光绪皇帝则题字“大雄宝殿”。

取自“西方极乐世界”,极乐寺占地12万平方公尺,是东南亚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有高达七层的万佛塔和全球最高的八角亭观音阁。 该寺标志着汉传佛教在南洋的开拓与传播,是连接中原故土与海外华人的文化纽带。极乐寺每年都会举办新春灯会,吸引着众多本地与海外佛教徒前来朝圣。

停车场后面的一排罗汉雕像。

左边的观音菩萨像于2002年建成,是全球最大的室外观音像,高30.2公尺。 外面的八角亭由16根支柱撑起,高91公尺。 铜像端立在莲花台上,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持玉净瓶,瓶口向下。 莲花台下有108个转运钱钵,供民众环绕铜像向各个钱钵投币祈福。

右边是万佛宝塔,楼高30公尺,共七层。 1915年,暹罗国王拉玛六世为该塔举行奠基礼并且布施巨款,1930年落成。 万佛宝塔融合了中国、泰国和缅甸的建筑风格。 其顶部两层为缅式金色圆顶塔,中间三层为泰式素白塔身,底层则是中式八角底座。 塔内供奉有一千多尊千姿百态的镀金云石佛像。 塔前岩石上刻有清末民初名士留下的墨迹。 院里也设有“有求必应”钟,供大众敲钟许愿。

当时缆车道还未建好,只能自己往上爬。

从左边往上爬,沿途都是商店,也许卖些与佛教有关的东西。

放生池? 我不懂佛法,只能猜测这些也许是善男信女们放生的长寿乌龟。



长明灯?

从大门往上全部是公路。 有几个团友租了辆小巴,我坚持一个人往上爬。 另外几个团友说他们也是自己走上来的,我在路上没有遇见他们。 不时从身边经过的摩托车和小巴都会停下来问天热、要不要搭车,我一口回绝。

二门。

鹤山学院在左边。

观音像底下的装饰。

从顶上左眺槟城全景。 摩天大楼只是建在外围、远远不及吉隆坡的多。

右眺槟城全景。

观音像右边的建筑,是藏经阁吗?

走去后面,路上有石龟。

右边有水塘和亭子。

左边是这座庙。

小庙的全景。

鹤山观音圣像,全球最大的室外观音像,高30.2公尺。 外面的八角亭由16根支柱撑起,高91公尺。

鹤山观音圣像。

旁边的两尊罗汉之一。

刚才在山顶还有几个团友,下山的时候只剩下我一个人。 几辆路过的摩托车停下来说天气热,问要不要搭车。 我都推说不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位男士骑着摩托车,在马路的另一边不紧不慢地陪着我走。 他一连好几次拍着车后座说“Too hot!” 意思是叫我上车,我都摇摇头。 后来到了叉路口,右边就是刚才登山穿过的商店群。 我问往哪边走,他指了指左边。 左边是公路,没有楼梯,应该好走一些。 等到剩下大约¼的山路,他再一次问要不要搭车。 我问是不是快到了,他说是。 我又问剩下的路好不好走,他说好走。 我说那我就更不用坐车了。 我一连重复了两遍。 他看出我坚持要自己走,于是长长地望了我一眼,骑车走了。

下山,又经过二门。

回船的路上经过清真寺。

街头有关春节庙会的广告牌。




有关吉隆坡的游记:

香料,茶叶,橡胶之旅(5)
吉隆坡
(Kuala Lumpur, Malaysia)




游船东南亚系列:

第一站
新加坡樟宜机场
(Singapore)
第二站
斯里巴加湾
(Bandar Seri Begawan, Brunei)
第三站
芽庄
(Nha Trang, Vietnam)
第四站
胡志明市
(Ho Chi Minh City, Vietnam)
第五站
吴哥窟
(Angkor Wat, Cambodia)
第六站
金边
(Phnom Penh,Cambodia)
第七站
曼谷
(Bangkok,Thailand)
第八站
苏梅岛
(Ko Samui,Thailand)
第九站
新加坡中国城,小印度
(Singapore)
第十站
巴厘岛
(Bali, Indonesian)
第十一站
吉隆坡
(Kuala Lumpur, Malaysia)
第十二站
槟城
(Penang,Malaysia)
第十三站
普吉岛
(Phuket,Thailand)
第十四站
新加坡植物园,游新加坡河,佛牙寺,小印度,樟宜机场
(Singap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