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
临汾地处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最东段在安泽县良马乡西坡以东,最西段在永和县南庄乡咀头附近,最南段在翼城县大河乡关家窑以南的中条山主峰舜王坪脚下,最北段在永和县坡头乡白家崖附近。 南北最大纵距170多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公里,全市总面积 20275平方公里,占全省13% 。临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整个地区大致呈不规则的梯形,东倚巍巍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隔滔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地区毗邻,南与运城接壤。因其地理位置重要 ,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临汾市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祥地之一。襄汾“丁村人”遗址和其他一些考古发现,证明远在十多万年以前的石器时代,汾河沿岸的土地上就劳动、生息、繁衍着中华民族最早的原始人群和村落。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原始公社的传说,《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即今临汾。尧王访贤、让位于舜的传说就发生在本地。
商朝时,临汾为商版图上的冀州之地,洪洞、曲沃等地出土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饰等都具有显著的殷商文化特征。西周时,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即传说中的“桐叶封弟”,唐就是今翼城。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国内有晋水,就把唐改称晋国。春秋时期,临汾属诸侯国晋,晋文公重耳当政时,晋国的中心就在现今曲沃、侯马一带,当时的晋国因有名相赵衰、弧偃(两人俱是平阳人)等辅政,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使晋国出现了“政平民阜、采用不匮”的局面,逐渐强大起来。晋文公北方称霸后,临汾对当时的山西乃至全国局势都有一定影响。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把全国划分为36郡,以后又不断增设到48郡。当时山西境内设有5郡,临汾属河东郡。西汉取代秦后,划全国为103郡国,临汾(今襄汾)、平阳、襄陵、彘(今霍州)、杨(今洪洞)、北屈(今吉县)、蒲子(今隰县)、降(今曲沃)、弧镊(今永和)、骐(今乡宁)均属河东郡司隶部辖。
隋朝建立以后,结束了中国历史上 400 年分裂割据,出现大统一局面。隋朝精简了行政区划,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临汾、翼城、洪洞、汾西、永和、蒲县即是隋代命名而沿用至今的。
唐朝时,临汾市属河东道。由于唐王朝对山西十分重视,诚如太宗李世民所说:“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当时的临汾市农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晋州(今临汾市东半部)粟米常通过漕运接济京师长安。“河渭之间,舟辑相继,会于渭南”。临汾市的手工业产品如白蜜、蜡竹、龙须席等,均被列为贡品。平阳的炼矾,岳阳(今古县)、翼城、昌宁(今乡宁)和汾西的采矿炼铁均很有名。临汾城内大云寺(今地区展览馆)砖塔内有唐贞观时铸造的铁佛头像,洪洞广胜寺有唐太宗御制赞石刻,曲沃阎村有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撰写的灵光寺碑等,均为罕见的艺术珍宝。
五代十国时期,在短短半个世纪中,华北和中原前后经历了5个朝代,历史上称为“五代”。由于战乱不已,临汾市人民死伤、逃亡者很多,户口锐减,经济衰落。公元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北宋初年,临汾市的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晋州(后改名为平阳府)是宋代设铁官的“十二治”之一,铸大钱,以一当十,助关中军费,成为当时北方重要的商业贸易城市。太宗淳化元年雕刻的浮山县庆唐观重修功德碑、徽宗政和三年铸造的翼城县十方院的钟与宣和四年铸造的曲沃县内社全巷的钟等,均可看出那时本区书法、雕刻和铸造等技艺的水平。
赵宋王朝偏安江南后,中国形成宋与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山西全部被女真族所统治,其时临汾市属河东南路,由平阳府的10个县、隰州的4个县、吉州的2个县和降州的3个县共19 个县组成。平阳的造纸和印刷业十分发达,平阳麻纸驰名全国,是金朝四大刻书中心之一,金元时把平阳所刻印的书籍叫“平水版”。著名的赵城《大藏经》就是由民间集资雕刻印刷。平阳姬姓雕版作坊所刻的《四美人图》、《关羽图像》绘画精美,形象逼真,开创了人物版画的先声,是中国版画的一大转折。金朝还在平阳设置绫锦院(全国共五处),派官员管理公私营手工丝织业作坊以及征购布匹、绸绢等事,平阳卷子布、隰州绿矾、龙门椒、紫团参、甘草、苍术等颇负盛名。
元朝时,临汾为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晋宁路。洪洞广胜寺明应五殿的元代戏剧壁画就是这一时期所修建。明清时重设平阳府,统领35个州县,相当于今临汾和运城两地区。明洪武和永乐年间,为恢复中原经济,推行大规模的“移民垦荒”政策,官府在洪洞广济寺设局驻员,从平阳、太原、汾州等地选“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以实北平(今北京)”。据说每次移民搬迁前,都在洪洞大槐树下集散,移民临行前频频折槐为记,恋别故土,所以至今在各省人民中仍流传着“若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史话。明清时代,临汾的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十分活跃。“山西平阳府富国、丰国二治(均在吉州)岁输铁各二十二万一千斤有奇。”“平阳、泽、潞豪富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15世纪时,全国出现了33处大工商业都市,平阳就是其中之一。
10月12日 临汾
襄汾丁村民俗博物馆
资料来源: 《太原道》
丁村民居在襄汾县城南四公里的丁村。丁村至今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至清咸丰年间所建的各式院落20余处,33座明清时代的民房庭院,反映出明、清时代北方农村的村庄格局。分北、中、南三个建筑群。多数院落坐北朝南,明代的院门多在东南角。院落大都建有正堂、过厅、门楼、厢房,均为砖石木质结构。建筑构件上有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古典戏曲、历史故事等木雕、砖石雕图案,是我国明、清民居建筑中的佳作。
丁村民俗博物馆,利用其中部分院落陈列了近万件文物,把晋南一带清末民初的部分民俗事象,或绘制成民俗画,或制作成模型,在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明清民居中予以展出。
进入丁村民俗馆,首先看到的是第一院门前矗立的“宣德郎”牌坊。它是宅庄丁溪连在捐买了一个“卅同”官位后,为夸耀其祖上被乾隆皇帝追封为“宣德郎”和基于“耀祖光宗”,把新取得的成就炫耀于故里乡亲而立的。
第一院大门上的红对联,影壁上的斗大“福”字,以及院里的成串的鞭炮、香炉等陈列有序的亲把设备形成了一派浓郁的民间节日气氛。该院共分为10个展室,展出了晋南民间历代相沿的岁时习俗。其中有腊八、祭灶、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节目的风尚。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的习俗十分引人注目:农民为了欢庆丰收,用自产的八种米豆加核桃仁、红枣等熬成粥,取名“腊八粥”,合家共餐,其乐融融。其他如备食品、做新衣、迎亲友、祭祖先、贺新春等习俗活动则更是逗人喜欢,它可以使游人产生种种有趣的联想:正月初一,黎明时分,合家老幼,穿戴一新,燃放爆竹,恭贺新禧……
在那座青年男女们熙熙攘攘、谈笑风生的四合院里,主要陈列着清末民初以来民间迎婚嫁娶的风习。从说媒、定亲、换帖、纳彩、迎亲、拜堂、入洞房、摆喜筵等一系列婚嫁礼仪,在这里都可以看到。在此,人们面对惹人注目的“十二属象相克相合图”,谈论着由此导演的婚姻上悲欢离合的情景,更能体会到婚姻自主的优越性。在这里游客可照此礼仪举行婚礼。男乘官轿,女坐花轿,男带金花礼帽,女带凤冠霞帔,交杯换盏,再饮喜酒,照像留念。
在晋南一带,人们一生中的其他礼仪习俗,如生男育女、满月、周岁、私塾教育、寿诞祝贺、侍奉父母等,都有传统风尚。这里民俗淳厚,老人体弱或染病,儿女们熬药煎汤,小心侍奉,问寒问暖,克尽孝道;一旦卧床不起,子女日夜守候,夜不解带,寝不安枕,尽心治疗,极力安慰。这些传统美德,会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所建的前后两进的院落里,陈列着晋南城乡广为流传的刺绣、剪纸、雕刻、木板画等民间工艺品,以及歌舞、小戏、皮影、木偶等实物和资料。游人们可观赏、可操作、可选购。之外,民间书画、民间镜子、民用瓷器和生产用具等展室,也会对游客产生颇大的吸引力。
丁村民俗博物馆是了解汉民族习俗的窗口,它将激发起当代人们的创新热情和热爱故土的情操,它将使各国旅游者开拓文化视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摘自《山西名胜》,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文:徐月莲
第一院门前的“宣德郎”牌坊。
中间是旅游团的全陪朱导游,右边拿旗子的是山西的地陪贺导游。
岁时习俗模型。
岁时习俗模型。
梁上精美的木刻。
部分团友,拿喇叭的是民俗博物馆的讲解员。
衣料布匹。
餐具。
餐具。
有点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味道。
这棵树遮住大半个院子,是天然屏障。
祝寿。
丧事。
民间手工艺品。
民间工艺品 - 木偶。
民间工艺品 - 剪纸。
民间工艺品 - 皮影戏。
民间工艺品 - 皮影戏。
院落设计很有条理。
贵妇人的衣物。
贵妇人的衣物。
民居模型。
这扇门也当楼梯,顺着门上的木拴装置爬上楼。
有钱人坐的车。
平民用的拉车。
织布模型。
手工织布机。
驴拉的石磨。
马槽。
门上的木栓。
午餐
中午在下榻的七星开源大酒店用餐。
凉拌小萝卜。
手撕鸡。
卤豆腐,卤蛋。
黑椒牛柳。
芹菜炒五花肉。
鱼汤。
锅贴。
白木耳香梨糖水。
鲍汁萝卜丝。
清蒸白菜。
芝麻大饼。
芝麻大饼。
焖排骨。
尧庙
资料来源: 《易游临汾》
尧、舜、禹是上古时期3位杰出的部落方国联盟首领。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君临天下的帝王。由于他们功业卓著,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得到华夏子孙无比尊崇和敬仰,尧舜被列为上古的五帝之中,尊为古圣。
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出生、生活于古冀州之中心地域平阳,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传说他先后被封为陶侯和唐侯,古时人们以地为氏,所以又称他陶唐氏。在那“十日并出”,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部落方国联盟首领,建都城于平阳。尧在位70年时,遍访天下贤士,得舜,由之辅政20年,将帝位传给了舜。舜,姓姚,名叫重华,属有虞氏。舜无论是辅佐帝尧治理天下,还是后来独立治世,都有显赫功绩。晚年即效仿帝尧,将帝位禅让给禹。禹,姓姒,名文命。相传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领,又称夏禹。禹继位后,推进和发展了尧、舜开创的初始文明。
尧、舜、禹虽然皆为圣帝,在历史上各有作为,但是,他们生命价值展示最充分的阶段是在帝尧主政时期。可以说,形成他们的治世方略的基本思路是由帝尧起始和奠定的。舜禹曾是帝尧的大臣,按照帝尧的大策,殚心操持,全力躬行,有效地推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他们共同创造的业绩有:
- 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历法。炎帝之时,我们的先祖已开始告别狩猎为食的阶段,进入原始农业经济。但是,由于人们对于天地自然缺乏正确认识,农业耕种处于混乱状态,时常因为掌握不准物候,而使寒霜侵杀禾苗,颗粒无收。《尧典》记载,帝尧命令羲氏与和氏,观察天象,遵循天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形成了春夏秋冬四时季节。这就把无序的农耕变得有序,有效推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 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兴修水利的先河。《史记》记载,帝尧统领天下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两次大的灾祸。一次是水祸,一次是旱灾。水祸肆横,“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帝尧根据众臣的推荐命鲧治水,鲧采取堵塞的办法,9年时间,非但无效,反而洪水泛滥更甚。后命鲧的儿子禹治水,禹躬行山川大泽,摸清水流脉络,采用疏导方法,理顺江河渠道,使肆虐的洪水畅流入海,天下万民得以安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成了千载美谈。大旱之时,帝尧发现了水井的妙用,发动子民,广泛凿用,解除了忧患。所以,至今人们还把水井和尧联系起来,以尧井怀念尧的恩德。经过洪祸和大旱的考验,帝尧带领先民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并利用自然,使农事大兴,加速了社会的发展。
- 谱写了我国教育史的首要篇章。中国教育史就是从尧那个时代写起的。《尧典》记载,帝尧时,契作司徒,“敬敷五教”,加强社会教育。使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顺天之则,行地之道,理顺各种关系,建立伦理道德的新秩序,使社会出现了友好祥和的景象。舜时不仅光大尧的传统,而且让夔作典乐,教导贵族卿士的儿子,让孩子们在称作庠的学校集中接受教育。以诗歌舞蹈陶冶人的心性情趣,用和谐的音律感染人们友好团结。禹继位后继续强化教育,大大加快了子民由荒蛮朝文明的转化。
-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体制。“中国”的概念最早形成于尧、舜、禹时期。当时以帝都为中国,以冀州为中国之号。《尧典》记载,尧治理天下,“协和万邦”,也就是协调理顺了各诸侯国的关系。虽然在黄帝时,一度创造了统一的部落联盟,但是,黄帝之后,盟主更迭,时治时乱,中原大地邦国林立,各自称雄。尧继位后,重新统一中原,宾服四夷,平治水土,划为九州,形成了“中国”的雏型。舜继位后,“流四凶族”,设立12州,进一步巩固了这种联盟。禹主政时,恢复九州,“中国”的格局明晰形成,到他的儿子启,终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夏王朝。
尧、舜、禹的功绩很多,仅从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他们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所以能有这么大的贡献,是因为他们具有常人所难以企及的品德。
仁爱的品德。《说苑·君道》记载。“百姓有罪,在予一人”。尧就是这样的圣君,见到衣衫褴褛的穷苦人,他就惭愧地说:这是由于我没有治理好国家,才使他们饿肚子穿破衣服呀!见到囚犯便自责:这是因为我教化不好,才使他们犯罪的呀!当舜问尧“天子的用心”时,尧说:对求告无门的人不傲慢,对穷苦人要帮助,悲悯死者,喜爱孩子而同情妇女。尧的慈祥仁爱为舜、禹作出了榜样,也使他们在主政时发扬光大了这种美德。
民主的作风。帝尧喜欢征求众人的意见,用人也让大伙推荐,因此,“上下同心,君臣揖睦”,天下和洽。尤其是“尧设诽谤之木于四达之衢”,百姓万民无论有什么意见都可以畅所欲言,做到下情上达,政通人和。
俭朴的生活。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史书歌颂了帝尧的俭朴品行。都认为,帝尧屋顶上的草不要别人修剪,坐的车子不彩绘描画,铺的席子不收边缘,喝的羹汤不掺和面粉,吃的粮食不精细研磨。晚年时,尧因操劳患了疾病,平民子辛为他敬献灵芝,他婉谢不收,说自己吃惯了粗米饭,不习惯精食。正因为这样,帝尧受到了子民的爱戴和后世的敬仰。
勤勉的政道。尧舜禹为政,勤勉躬行。尧为天下百姓遍历五湖四海,施行教化。舜,作平民时就勤于劳作,善事农耕。后来无论是辅佐帝尧,还是施政,都保持了这种作风,经常巡视察看,了解下情。至于大禹的勤政,更是为天下人称道,担负治理洪水的重任后,三过家门而不入,辛劳了十三载,一直到了洪水平息,天下安定。
由于尧、舜、禹功业卓著,品德高尚,后世子孙才对他们倍为推崇。孔子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司马迁赞:“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纵览上下五千年历史,我们则由衷地赞叹作为尧、舜、禹时期的代表人物——帝尧不愧民师帝范,即民众的导师,帝王的典范。如果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的话,那么,帝尧则是华夏民族的文明始祖。
资料来源: 《山西旅游资讯网》
古帝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尧庙汉魏时代始建于汾西古平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 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旁门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瞻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东西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散竖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耸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天下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内外景物尽收眼底。顶上脊饰陶俑31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五凤和鸣象征天降仁君,君臣团结,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穿过五凤楼,便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上加篷盖,传说为帝尧亲凿,实为启示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帝尧功德。原来两侧的獬羊亭、冥荚亭今已无存。现存对称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丛中紫红楸花、洁白槐花盛开。三日鸣鹿柏,四日夜笑柏,传说曾有梅花鹿来树下嘶鸣。夜笑柏或说原产于印度,每年腊月三十日夜,树上沙沙作响,似笑语声,故名。
再后的广运殿高大雄伟,为祭祀帝尧之主殿。1987年政府拨款大落架重修,庙貌崭新。殿基高2米,长五条压边。殿前月台宽阔可容数百人参祭。月台前正中砌滚砖成坡,边砌石条,中心嵌有二龙戏珠青石巨雕,除皇宫外,非一般庙殿所有。殿高2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近似故宫太和殿。该殿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饰边,脊立五彩琉璃脊饰,龙飞凤舞,金碧辉煌。殿内竖立12根18米高的通天柱子,每根柱下都有石雕柱础,水磨青石,光洁可鉴。浮雕麒麟、狮、象、花卉、禽兽,形象逼真,刻工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殿中砖木神龛中,彩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平天冠,帝王威仪,神采奕奕,旁立四男侍,龛台下四大臣分立两旁,传说左为方季、五满,右为单非、禾覃。龛前居中竖立两根盘龙大往,彩塑缠柱盘龙,威严可怖,名曰虬柱。殿前正中上方有二层彩楼,与大殿一体构成,新颖别致。殿内靠前墙两分各有悬空木梯可上彩楼。登楼眺望,尧宫景色,一览无余。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民无能名”依张守节《谥法解》为:“民无能名曰神。”后院为帝尧寝宫,宫内彩塑帝尧及其夫人像。寝殿两旁新修长廊东西各20间,供展览参观之用。北魏诏祀帝尧于平阳,以后历朝“谨按祀典,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其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当时所居国邑,祭祀……唐尧于平阳府”。元初大规模重建,“为地上百亩,为屋四百间”,忽必烈帝诏赐其宫曰“光宅之宫”,殿日“文思之殿”,门曰“宾穆之门”,并赐白金200两,良田15顷,为赡宫香火费。明代扩建为三圣(尧舜禹)庙,清康熙帝亲临平阳诏令重修尧庙,建万寿行官,御笔题匾,尧殿曰:光披四表;舜殿曰:浚哲文明;禹殿曰:万世永赖。诺示每年三月十八日起庙会,会期一月,至四月二十八日祭尧。届时官绅侨民隆重祭祀,三台唱戏,庙会热闹非凡。战乱以后,庙会废止。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广运殿被人故意纵火焚烧,火灭殿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广运殿已于1999年复建。
尧庙楹联
大哉为君,举禹稷契皋益,以水官土官木官金官火官,时亮天功,功归元首;奥若稽古,历虞夏商周秦,而西汉东汉南汉北汉蜀汉,皆承帝祚,祚锡万年。
尧母庙楹联
履武生神君,吞卵亦生神圣,须知大圣大神,赤帝母仪垂千古;子妇为笑后,女孙并为笑后,终让太皇太后,丹陵慈荫被中天。
谒帝尧庙
宋·范仲淹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
禹终平洚水,舜亦致薰风。
江海生灵外,乾坤揖让中,
乡人不知此,箫鼓谢年丰。
摘自《三晋名胜》,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本文作者:石青柏
这扇屏风从外面看写着“根”,从里面看写着“祖”。
道路两旁的摆设,这是日,下面是月,应该是“与日月同辉”的意思。
道路两旁摆设的二十四节气应该是尧帝命手下创造的。
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网》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平民百姓,凡到此处,心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网》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中国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网》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和下靳古墓群遗址,分别是尧时期的文物仿制雕塑和文化文化雕塑缩影,反映了4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这个蟠龙图雕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
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网》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03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命名的。
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网》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网》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据说井是尧帝发明的,吃水不忘挖井人。
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网》
虞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平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网》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平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网》
钟楼内悬挂的中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出了尧庙,这是当地的形象工程 - 仿天安门。
当地的形象工程 - 仿天坛。
当地的形象工程 - 仿天安门广场上的华表。
这个建筑距离太远,无法走近。
晚餐
晚上在旅馆附近的一尊皇牛火锅店用餐。
楼下表演印度抛饼。
印度抛饼。
10月13日早上 临汾
早餐
早上在下榻的七星开源大酒店用自助餐。
鼓楼广场
吃完早饭,利用集合前的一段时间上街照相。 离昨晚的火锅店不远就是鼓楼广场,很多人出来锻炼。 我从这座雕像开始,沿着广场顺时针走了大半圈,到对面的鼓楼为止。
踢毽子。
做集体操。
广场上装有很多运动器材。
溜狗。
走路是全民运动,老少皆易。
边走边聊。
右边那位小姐打扮好时髦。
有人带领做早操。
跳交际舞。
这个角落全在跳交际舞。
旁边在打羽毛球。
甩手操?
乐队排练。 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广场边上,紧靠鼓楼。
鼓楼左边的十字街口。
鼓楼。
鼓楼右边的十字街口。
最后再看一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