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6日星期四

青藏之旅(5)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萨市的铁路,全长1956公里,總投資額為330亿元人民幣,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2月8日宣布修建,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2005年10月12日全线贯通;青藏鐵路全線鋪通慶祝大會於10月15日在拉萨站舉行。2006年7月1日在格尔木和拉萨同时举行通车庆典,并对开Q1(青1)次(格尔木→拉萨)和J2(藏2)次(拉萨→格尔木)首发列车,青藏铁路正式通车。2006年10月1日和10月2日,上海→拉萨与广州→拉萨列车,分别开始运行,2006年10月4日和10月5日,拉萨→上海和拉萨→广州列车分别开始运行。

鐵路沿線設有45個車站,位於西藏境內的車站均充滿了藏族特色,且無一相同。全线桥隧总长约占线路总长的8%,冻土层行車時速為100km,非冻土层时速為120公里,全程行車時間約為26小時。

歷史

從195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入藏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計劃修建一條到西藏的鐵路,其政治、軍事、經濟的重大意義是不言而喻的。1955年中國就派工程人員進行勘查。勘察結果表明,青藏線比其他滇藏、川藏、新藏、甘藏等線路為易。然而由於工程技術水平和經費所限,這個計劃一直沒有實現。1973年毛澤東會見尼泊爾國王比蘭德拉時說:「青藏鐵路修不通,我睡不著覺。」1974年1700名工程技術人員到青海進行研究,但由於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國力匱乏停建。文化大革命之後,1984年西寧到格爾木一期修通,但困難的二期無法開工。

2001年,中國在經濟取得巨大發展之後,開始修建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2005年全線貫通,2006年全線通車。

西格复线

2005年格尔木至拉萨段尚未开通之时,在西宁至格尔木的部分路段(约474公里)就进行了病害整治和增建第二线的建设;2007年西宁至格尔木段的其余356公里路段也开始了增建第二线工程,并做电气化改造。建成以后,西宁至格尔木段全线834公里将成为复线电气化铁路。

工程难题

青藏铁路沿线地质情况十分复杂,海拔4000多米以上路段共佔960千米,年连续冻土的地段有550千米,还有部分地段为岛状冻土及深季节冻土的地段。在这里修铁路有几大难题。

高寒缺氧。这里每吸一口气得到的氧气只有平地上的40%左右。气温最低可达−40℃。青藏线沿途建立了17座制氧站。施工期间未发生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

多年冻土。这里的冻土不像美国阿拉斯加的那样常年不化,而是在夏天地表冻土就融化成烂泥。相应采取的技术手段包括建桥墩直通地底深处的高架桥、路基上插竖直的液氨管和水平的通风水泥管、路基上覆盖遮阳板等。青藏鐵路的設計準則為“主動降溫、冷卻地基、保護凍土”。

生态脆弱。铁路沿途修建了33个野生动物迁徙的通道。路基附近进行了草皮移植。

地震带。唐古拉山地区是地震高发地区。铁路沿途修建了几十个自动地震监视器。

 

後續建設

鐵路建成後,將投資人民幣數百億元,以拉薩為中心向外輻射興建三條支線:拉薩至林芝(之后通向云南的大理)、拉薩至日喀則、日喀則至中印边界的亞東的支線,爭取在十年內全部建成通車。

此外,敦煌鐵路與青藏鐵路的對接已納入日程。

世界之最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最高點位在海拔5072公尺的唐古拉山口,號稱是離天堂最近的鐵路。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站,海拔5068.63米。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海拔4905米,全长1338米。

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海拔4648米,全长1686米。

世界上建在冻土地段上最长的铁路桥—清水河大桥,全长11.7公里。

---《维基百科》

 

 

第五天(6月12日) 青藏铁路

 

 

6月11日晚八点多钟从西宁上车,经过纳赤台,五道梁,可可西里,沱沱河,雁石坪,唐古拉山,进入西藏的安多,纳曲,当雄,羊八井,26小时后到达拉萨,全长1956公里。 行李被托运,省去很多麻烦。 导游说我们的时间选得好,头天晚上睡觉;第二天才是照相的好时机。

十年前来西藏,从成都直飞过来,只在拉萨呆了一星期,未能去日喀则和江孜。 听说青藏铁路通车,马上报名参加旅游团。 几经挫折,终于如愿以偿。

每天晚上都会把白天拍的照片过滤一次,去除不清楚的或者重复的。 拍了369张青藏铁路的照片,却一张都舍不得擦掉,生怕按错键盘,后悔莫及。 回家后仔细筛选过两次,只留下三十二张。

青藏火车的状况比想象的好很多,设备现代化,干净整洁。 每节软卧包厢有四张床,上下铺。 每张床有自己的电视和床头灯,存放物品的空间也很充裕。 火车内部会统一释放氧气,包厢里也有供个人使用的氧气。 乘务员经常登门拜访,检查有没有人需要医疗护理。 车厢一头是蹲厕,一头是坐厕。 听说有乘客不会使用蹲厕的冲水设施,气味一度很难闻。 坐厕则好一些。 由于经常有人打扫,厕所其实很干净。 列车上有热水供应。 可以买盒饭,也可以去餐车吃饭。 当然,车上的食物和水果都非常昂贵。。。

早上6点起床后很兴奋,除了去餐车吃饭,其它时间都在包厢和外面的走廊两边跑,看见什么都照相。 经过昆仑山的时候很激动,恨不得明年再来。 过了可可西里就专门照动物,寻找传说中的藏羚羊,尽管列车长说其实看见的都是黄羊。 大约吃午饭的时候到了长江的正源 - 沱沱河。 下午风景看多了,也累了,就很少再照相了。

一路欣赏风景,一边听着火车上的介绍,心情非常激动。 青藏铁路是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 工程技术人员解决了无数超极限的生存和施工难题,没有人死于高原反应,而且还提前一年通车,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能够做到这一切!

 


 

停靠在拉萨车站的老式青藏列车。

我们乘坐的新式火车。

清晨,第一抹霞光。

火车一直在奔驰。 有些小站只停留几分钟,供人上下车。 只有大站才停20分钟左右,允许乘客到站台上活动。 全程大概只有2个大站。

在大站停留,抓紧时间清除列车上的废物。

前面车厢在装货。

每节列车都有乘务员守候在门口,非常尽职,态度也很友善。

隔着玻璃照相,有些闪光。

小峡谷。



昆仑山脉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昆仑山和帕米尔地图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在于青、新交界处,名为新青峰──布格达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点。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一步天险奇观。 --- 《百度百科》

赫赫有名的昆仑山脉,左边第二个尖尖是主峰。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里,匈奴人出征前都要祭拜昆仑神。 如果属实,那么当初卫青和霍去病的铁蹄曾经横扫这片遥远而且荒凉的土地。

栏杆围出来的是供野生动物穿过青藏铁路下的桥洞时用的通道。

火车将会绕到对面的桥上。


 

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Hoh Xil)”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以发音不同而异)。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东经89.25度~94.05度,北纬34.19度~36.16度。其范围为昆仑山脉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东起青藏铁路,西迄省界。保护区西与西藏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高峰为北缘昆仑山布喀达坂峰(亦称新青峰或莫诺马哈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豹子峡(昆仑山南麓红水河横穿博卡雷克拐弯处),海拔4200米。区内地势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而东部低。可可西里山和冬布勒山横贯本区中部,山地间有两个宽谷湖盆带,地势较平坦。海拔5500米~6000米以上的山地,有现代冰川发育。如布喀达坂峰(6860米),马兰山(6813米),少数超过5600米的山峰也有小规模冰川分布,如东岗扎日(5882米),冰川总面积达1700多平方公里。

本区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河为主的长江北源水系,主要为雨水、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河流往往是季节性河流。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外于羌塘高原内流湖区的东北部,湖泊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其中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为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

本区气候特点是温度低、降水少、大风多、区域差异较大。境内年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在西金乌兰湖地区有一明显暖区,最暖区年均温为-4.10摄氏度,最冷为最西边的勒斜武担措,年均温为-10.00摄氏度(推算值),最低气温46.40摄氏度,其它地区均在两者之间。

可可西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在173~495毫米之间。本区风大,是全国风速高值区之一,在风力较弱的季节。西金乌兰湖附近仍出现瞬时风速为24.0米/秒的大风(1990年7月9日16时47分),年平均风速分布由东向西增大。区内的土壤类型简单,多为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寒漠土壤,其次为沼泽土,零星分布的有沼泽土、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土壤发育年轻。受冻融作用影响深刻。

区域内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地势高低、地形坡向及地表组成物质等各种水热条件分异因素的影响,自然景观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更替。其中高寒草原是主要类型。高寒冰缘植被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垫状植被和高寒荒漠有少量分布。高寒草甸、高寒沼泽仅分布在极个别的地区。

本区生物区系种类少,但青藏高原特有种比例大,且种群数量大。据多年观察,哺乳动物有29种,其中11种为青藏高原特有,鸟类53种,爬行类1种,鱼类6种。区内高等植物有102属,202种,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84种,占全区种类的41.56%。本区的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上所瞩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 --- 《百度百科》


从这里开始进入可可西里。

 

火车将会绕到对面的桥上。

 


可可西里蒙语为“美丽的少女”,位于青海省西部青、新、藏三省区交界处。这里是世界上仅存的古老、原始而又完整的生态环境之一。这片人迹罕至的青色山脉,本是藏羚羊的乐园。每年六月,成群结队的,藏羚羊翻过昆仑山山脉和一道道冰河,历经艰险,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它们身材矫健,奔跑如飞,被称为“高原精灵”。

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是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有关专家研究称,大群的藏羚羊为瘠薄的高原土壤提供了有机肥料,它们对牧草的适度践踏又起到分蘖作用,使牧草长势旺盛。它们产仔后遗留下来的大批胎盘及老弱病残者,又为狼、秃鹫等许多肉食动物提供了食物,因此藏羚羊在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没有了藏羚羊,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将会急剧恶化,许多野生动植物也将面临灭顶之灾。

藏羚羊浑身是宝,其纤细柔软的绒纤维被称为“软黄金”,用藏羚绒制成的“沙图什”披肩在国际非法贸易中十分走俏,“高原精灵”因此遭到疯狂屠杀。2003年“5·9”特大武装盗猎藏羚羊案的血腥场面,保护区管理局的队员们至今不能忘怀。在一个盗猎团伙的巢穴,藏羚羊尸横遍野,母藏羚羊已经被剥皮,腹内的小羊被遗弃在雪地上,藏羚羊的鲜血从此流过的小河染成鲜红色……加上母羊腹内的胎儿,被非法猎杀的藏羚羊达到一千多只。

1998年,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成立。从此,可可西里有了忠实的守护卫士。在4.5万平方公里的雪域荒原上,“高原精灵”藏羚羊正是在这批守卫者的悉心呵护下,以它特有的速度、坚韧继续述说着“生命禁区”的神奇、壮丽。 --- 《百度百科》

这次旅行的最大心愿之一就是看藏羚羊。 一路上念念不忘,进入可可西里后更是见到动物就狂拍,生怕错过机会。 列车长说其实绝大部分是黄羊,绵羊,和牦牛,看见藏羚羊只能凭运气。 回家后从网上查找藏羚羊的资料,再把每张照片放大仔细对比。 这张图中的两只动物,特别是低头吃草的那只,有长长的羚角,应该就是藏羚羊。 真是太激动了!

用碎石搭成的方阵是青藏铁路的一部分,也许是用来固定沙土。

青藏铁路旁边都有一条公路,也许是青藏公路,也许是为建造铁路而修的补给线。 这段公路两边插满金属管,也许是为解决冻土而设置的。

沿途照了很多黄羊,可惜不是藏羚羊。

向修建青藏铁路的工作人员致敬!

向修建青藏铁路的工作人员致敬!


 

高原铁路冻土路基“卫士”—————热棒

青藏铁路从西大滩至安多550公里的铁路都是修筑在多年冻土层之上的。

列车来到这一区段,旅客稍加留意就会看到铁路路基两侧不时出现一段段整齐排列着的,带有螺旋翅片的钢管,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钢管,而是专为应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禁区而采用的一种“神秘武器”—————热棒。

多少年来,青藏高原成为了修建铁路的禁区,而原因之一就是铁路无法修建在多年冻土的上面。

这里的多年冻土,脾气很怪。天气寒冷时,它硬邦邦的,像石头一样。可一到夏季,气候变暖,它里面的冰就开始融化,如果这时列车通过,很容易在变形的路基上脱轨,造成事故。

可现在,科技人员终于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让多年冻土保持基本恒温,不再融化变软。什么办法呢?就是利用热棒。

热棒是一种依靠液汽转换、对流循环的热传输装置。说来也并不复杂,它就是一根封闭的管子,里面填充了一种液体的工作物质。

管子分为上下两段,上部焊接了散热叶片,称为散热器;下部埋入多年冻土中,称之为蒸发器。

夏天,路基受阳光照射变热,温度上升,当热棒下部蒸发段的温度高于上部冷凝段0.1摄氏度时,热棒就开始工作。

热棒下部蒸发器内的液体工作物质吸收汽化潜热蒸发成气体,在压差的作用下,蒸汽沿管内空腔上升至热棒上部的冷凝段。而热棒上部的冷凝段由于安装有散热叶片,随时与升温较慢的空气接触,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热棒下部蒸发器内的蒸汽与相对较冷的上部管壁接触,释放出汽化潜热后,再重新冷凝成液体,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管壁向下流回到蒸发段。然后它再吸热蒸发,再冷凝下流……

如此循环往复,热棒将地基中的热量源源不断地送入大气中,从而给多年冻土的路基保温,防止它融化。

冬天,气候寒冷,路基温度迅速降低。当热棒上部冷凝段的温度高于下部蒸发段的温度时,热棒中的液体工作物质蒸发后形成的蒸汽到达冷凝器后不能冷凝,管子内部的蒸汽饱和,液体就停止蒸发,热棒就自动停止工作。

热棒是利用潜热进行热量传输,所以它的传输效率极高,与液体对流传热相比,传热效率要高出40倍左右。

目前,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段已经使用了20000多支热棒,这些热棒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在冻土地带的路基上。

来源:《人民铁道》报2008-3-3第8版 作者:李永强

热棒。



风火山,又名隆青吉布山,是昆仑山南麓的一支,地处昆仑山楚玛尔河畔的群峰中,山巅被终年积雪覆盖,山体泥土是褐红色,石头是褐色,海拔5100多米,山石奇形怪状,形成光怪陆离的“石林碑海”。

传说,当年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实在过不去,只好去向铁扇公主借扇子灭火。铁扇公主不肯借,两人打了起来,铁扇公主用扇子煽起漫天大火,结果把孙悟空的虎皮裙烧着了。孙悟空急了,一个筋头翻到昆仑山。这时,一块着火的衣裙从空中掉到了风火山。由于这里风很大,风助火威,把山上的石头全烧红了。后来,人们便给它起了名字叫风火山。

风火山气候酷寒,生境潮湿,山麓周围全是终年不化的永冻层。其主峰托托敦塞为冰斗冰川。由于冰川作用,使这里的许多石头形成奇形怪状的石碑林和石海。风火山地质构造独特,人迹罕至,是研究地壳运动和冰川冻土的良好原生地带。自七十年代以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高原生理研究所,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铁路研究所,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几十个科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从四面八方云集在风火山下,建起了一座举世闻名的科研"城市",这座"科学城"别具一格,既没有高楼大厦,又没有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实验室,而是由成百上千的大大小小的白色帐篷和各种天然试验场地组成。主要开展冻土力学、冻土融化、热辐射、高原物理、高原大气、高原疾病、江源水文、高原资源等几十项科学研究工作。风火山“科学城”近些年成了科学家们研究冻土力学,冻土融化,热辐射,高原物理、高原大气、高原疾病、江源水文等的“科学站”。由铁道部第一设计院、铁路研究院西北研究所等攻关的高原冻土层铁路建设意义重大,举世注目,这座得天独厚的“科学城”受到中外专家、学者和旅游者的青睐。

青藏铁路第七标段风火山是青藏铁路最艰苦地段之一,其中风火山隧道是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现已竣工,该隧道全长1338米,位于距青海省格尔木市350公里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是青藏铁路重点难点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其自然环境及地质特点是独一无二的,风火山为高原顶峰,修建隧道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也是世界级的。

隧道所在区域地质复杂,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还有裂隙冰、融冻泥岩等病害性地质。这里年均气温零下7℃,寒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1℃,大气压只有55Kpa(仅为平原的50%),氧分压低于生命极限(<11Kpa),空气含氧量比人类生存的最低极限还低,被喻为“生命禁区”。隧道冻土层最厚达150米、覆盖层最薄处仅有8米,工程难度之大前所未遇。

在青藏铁路,工程建设遇到的高寒、低压、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主要集中在这里。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轨面海拔高度4905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隧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西方媒体曾预言,青藏铁路过不了风火山。中国铁建公司在被称作"生命禁区"的环境中修建隧道,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我国独特的冻土隧道施工技术成果,带领职工提前10个月贯通了风火山隧道,使世界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隧道不渗不漏,成为精品工程,创造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风火山隧道于2001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2002年10月19日胜利贯通。

风火山隧道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界于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全长1338米,进口轨面海拔4905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隧道所处风火山垭口高寒缺氧、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零下7℃,寒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1℃,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为“生命禁区”。隧道洞身全部位于冻土、冻岩中,地质岩层复杂,集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裂隙冰、泥砂岩等恶劣地质于一体。

风火山隧道是青藏铁路重点控制工程,于2001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2002年10月19日胜利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建设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风火山隧道设计为单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100米,最小埋深8米,进出口均设计有明洞,进口35米,出口23米,洞门形式采用斜切式结构,隧道结构为复合式衬砌,采用5层先后施作的隧道支护衬砌结构形式。风火山隧道成功突破高原冻土技术难题,在国家科技部等单位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之一,也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 --- 《百度百科》

风火山。

火车将会绕到对面的桥上。

非常喜欢下面两张照片,像水彩画一样。

两张都喜欢。


 

沱沱河

亦作Tuotuo He。亦称乌兰木伦河,蒙古语意为「红河」。

中国长江的源头。发源于唐古喇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冰川中。长375公里(233哩),与当曲、楚玛尔河等共同组成长江江源水系。

沱沱河是长江的正源。早在《尚书》中,人们就在讨论长江之源,明朝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认为金沙江是长江之源,并著《江源考》一书论述。到了清朝,人们以认识到通天河,但依然无法确定长江正源。我国曾在1956年和1977年,两次考察长江源头地区,在1977年的考察中,终于确定发源于各拉丹冬的沱沱河是万里长江的正源。

沱沱河从各拉丹冬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时,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汇成的小溪流,这时的水面宽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后向北流过9千米长的的距离,在巴冬山下汇集了尕恰迪如岗雪山的冰川融水,经过一条长约15千米的谷地,继续向北,分成了两条宽4米和6米的小河,小河两边的谷地中还有许多密如蛛网的水流,这里是沱沱河的上源。在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条长约5千米的陡峭峡谷,高达20多米。

河水在流出了巴冬山后,先经过一片广阔的河漫滩,再经过一条峡谷,流到葫芦湖附近,急转东去。在经过了130多千米的流程后,河道变得开阔起来,在流到青藏公路的沱沱河沿时,它已是深3米,宽20-60米的大河了。

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就飞架在沱沱河沿的河滩上,它是长324米;宽11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

沱沱河从这里继续向东,到囊极巴陇时与当曲、布曲、朵尔曲汇合,它经过375千米,在这里形成宽30多米的大河,从这里起它的名字叫通天河。

沱沱河沿的规模是二道沟的五倍。沱沱河大桥是长江源头第一桥。沱沱河发源于海拔6621米的格拉丹东山,与当曲、楚玛尔河同为长江的源流。沱沱河由此向东流到当曲后,称通天河,过青海玉树的直达门流入四川境内后,改称金沙江。

沱沱河:长江源头银光闪耀

沱沱河周边有长江第一桥、长江源头纪念碑、可可西里保护站等。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西南侧的沱沱河,是万里长江的源泉,长江从这里流出,自西向东。站在沱沱河站观光台上,可以看到宽阔的沱沱河,水面银光闪耀,清澈的河水在一片片河心滩地之间散乱流淌,时而分岔,时而聚合。沱沱河上架有一座273米长的混凝土公路桥,桥旁铺设有格尔木至拉萨的输油管道。输油管道正西就是被称为长江第一桥的青藏铁路沱沱河铁路桥。 --- 《百度百科》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北宋。李之仪》

第一次从姜昆和李文华合说的相声《诗歌与爱情》里听到这首古诗,留下深刻印象。 这次的青藏之旅恰恰从万里长江的入海口 - 上海开始,现在又来到长江的正源 - 沱沱河。 此景此情,别有一番滋味。

西藏印象就是蓝天,白云,雪山。

高原上空气稀薄,日晒充足,太阳能大有用武之地。

 

唐古拉山

唐古喇山 - 中国西藏山脉。「唐古喇」为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东段为西藏与青海的界山,东南与横断山脉(他念他翁山、云岭)相接。山脉高度在6,000公尺左右,最高峰各拉丹冬海拔6,621公尺,唐古喇山(峰名)6,099公尺。两侧山麓平原海拔4,600∼4,800公尺,因而相对高差仅为1,300∼1,500公尺。雪线海拔5,400∼5,500公尺。山峰上发育有小型冰川。为长江、澜沧江、怒江等大河的源地。气温低,年平均气温﹣4.4℃(沱沱河站),有多年冻土分布,冻土厚度70∼88公尺。青藏公路经此。植被以高寒草原为主,混生有垫状植物。

唐古拉山是在5000米的高原上耸起来的山脉,海拔6839米。它的山顶是约5000米的准平原,面上的山脊已在雪线以上(雪线为5300米)。唐古拉山山体宽150公里以上,主峰格拉丹冬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现在还有小规模更新世冰川残留,刃脊、角峰、冰川地形普遍,中更世形成的冰川比今天的大约28倍,准平原面上可成小片冰盖,它的两坡冰川堆积物厚达800米以上。冰川消融后,山地就急速上升。两侧则承受更多的泥沙石砾,发生地层下陷,形成近东西走向的湖区和喷出温泉。山坡上形成喀斯特地形。南坡比北坡的冰川少,但冰川地形以南坡发育。唐古拉山是怒江、澜沧江和长江的发源地。

唐古拉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或当拉岭,是长江和怒江的分水岭,在国内的知名度非常高。它与喀拉昆仑山脉相连,在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唐古拉山西段为藏北内陆水系与外流水系的分水岭,东段则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怒江、澜沧江和长江都发源于唐古拉山南北两麓。

唐古拉山山体宽150公里以上,主峰各拉丹冬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

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是青藏铁路全线气候最恶劣、地质条件最差、施工难度最大的区段。斜坡湿地广布,高地温、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较长,冻胀、融沉作用强烈;安多以南分布有岛状冻土和深季节冻土。冬春季节气温很低,寒风凛冽,七八月份天气稍微转暖时,雨水丰富,飘过一片云彩来,不是雨雪就是冰雹。从唐古拉山口开始,青藏铁路不再与公路平行,而是取道无人区,直插西藏自治区的安多县。

大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是青、藏两省区天然分界线,也是青藏线109国道的最高点。唐古拉山顶终年积雪不化,数十条远古冰川纵横奔泻,可谓“近看是山,远望成川”。这里还可以看到神秘莫测的一日四景。往返的游客,大多数在此停留、拍照、观景。翻过大唐古拉山口,前面的还有一处海拔5010米的小唐古拉山口。过后即进入西藏境内的羌塘高原,两旁雪山连绵,蓝天草原相映,牛羊象珍珠般洒落绿野。此处空气含氧量只有水平线的六成,一般乘客路过唐古拉山口,会有明显的高原反应。

铁路在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是一条最高海拔5072米、比青藏公路最高海拔低159米且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线路。唐古拉车站设计为三股道,属于客货两用的综合车站,是青藏铁路全线海拔最高处的中间站,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候车室内配备有大型制氧设备。

青藏线3352公里处的109道班(即21工区),海拔近5100米,管辖着唐古拉山垭口的维护,是整个青藏公路从格尔木到拉萨三十六个工区中最高的一个,被誉为“天下第一道班”。 --- 《香格里拉自助游》


唐古拉山。

走廊里有人喊“5072米 - 最高点。” 等我冲出包厢,已经是5052米。

再扣一下相机,变成5049米了。

 

纳木措湖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咸水湖。蒙语和满语称“腾格里诺尔”,藏语纳木湖意为天湖。位于拉萨以北当雄县和榜额县之间,在念青唐古拉山主峰以北,距离拉萨240公里,湖面海拔4,718公尺,湖面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1,940平方公里。是西藏第一大咸水湖也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湖泊形成和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是第三极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成,为断陷构造湖,并具冰川作用的痕迹。湖水在不断退缩,至今湖周围留有数道古湖岸线,最高一道距湖约有80米。纳木错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广阔的湖滨,草原绕湖四周,水草丰美。湖水含盐量高,流域范围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野牛、山羊等。湖中多野禽,产细鳞鱼和无鳞鱼。湖水清澈,与四周雪山相映,风景秀丽。

纳木错又称纳木湖、纳木错湖位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在历史文献上记载,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故称“天湖”;而湖滨牧民说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故称“天湖”。藏语中,"错"是"湖"的意思。当地藏族人民叫它"腾格里海",意思是"天湖"。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纳木错位于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 --- 《百度百科》

纳木措湖,其实前面还有很多牦牛和绵羊在吃草。

 

到达拉萨附近,已经是傍晚。
 





青藏之旅系列:

青藏之旅
第一站
上海
第二站
西宁
第三站
西宁
第四站
西宁
第五站
青藏铁路
第六站
拉萨
第七站
拉萨
第八站
江孜
第九站
日喀则
第十站
泽当
第十一站
泽当
第十二站
重庆
第十三站
重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