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0日星期二

游船伊比利亚(1) - Lucca, Italy

七月底,突然发现积攒下来的假期已经封顶。 除非用掉一些,不能再加了。 于是赶紧上网找游轮。 八月份的只剩下2条航线可选择: 西班牙或者冰岛。 老妈说西班牙。 那就西班牙是也!

游轮Oceania Riviera的Classic Connoisseur航程:

  • 8月14日 - Rome(Civitavecchia),Italy
  • 8月15日 - Florence/Pisa/Tuscany(Livorno),Italy
  • 8月16日 - Toulon,France
  • 8月17日 - Barcelona,Spain
  • 8月18日 - Cartagena,Spain
  • 8月19日 - Malaga,Spain
  • 8月20日 - Serville(cadiz),Spain
  • 8月21日 - Lisbon,Portugal
  • 8月22日 - Oporto,Portugal
  • 8月24日 - Bordeaux(Le Verdon),France
  • 8月25日 - Bordeaux,France
  • 8月27日 - Saint-Malo,France
  • 8月28日 - London(Southampton),UK

一共才14天,却有11天靠岸。 每天上岸观光是累了点,但是要去很多耳闻能详的地方,也就将就着点吧!

旅行社很热心地帮我定票,选择船舱,不忘替我省钱。 大概因为离开船只有2星期,除了收钱利落,其它的却总是丟三拉四的。 先是忘了电邮机票资料,害得我催促两次才寄来。 临行头一天又发现没有行李牌,到时候船上的搬运工不知道该往哪里递行李。 也许只能自己搬上船了。

Murphy's Law说凡是能出错的都会出错(whatever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开车去机场途中轮胎竟然爆了,只能回家换辆车再去。 一路担惊受怕,紧赶慢赶,总算准时通过安检,坐上了飞机。 希望从此一帆风顺。

罗马(Rome, Italy)

第二天上午10点到达罗马。 一出海关就见到举着游轮名字的工作人员,马上前去登记。 她叫我到前面集合。 走几步路又一个举牌子的,再登记。 接着往下走,这次是好几个,就再登记一次。 我一路解释没有收到行李牌,他们安慰我后面的人会替我安排。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一对来自佛罗里达的老夫妻抗议,要求马上坐进有空调的大巴里。 从断断续续的谈话里听出有些客人登记后就不知去向,留下行李无人看管。 这里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怎么办。

好不容易湊齐人,拐来拐去来到通往停车场的大门,又见到更多的工作人员,还是等。 那对老夫妻跟他们吵起来,我才知道这些工作人员彼此没有沟通。 我们刚才在里面等,他们在外边不知道里面有人,大巴已经开走了。 老夫妻火气大了,斥责他们管理不善、人浮于事。 他们争辩是我们的飞机早到,不算他们的过失。

我们在罗马飞机场前后等了1个半小时,总算坐上车。 我告诉司机没有行李牌,他说总会有办法的。 我看出没有人能帮忙,只能下车后自己提行李上船。 除了这个小插曲,后来的登船、吃午饭、进到船舱都非常顺利。

经过简单的逃生演习,游轮在一抹余辉中驶离Civitavecchia港。

Lucca, Italy

经过一晚上的航行,游轮停靠在意大利的Livorno港。 从这里有旅游团去佛罗伦斯,比萨,和Tuscany。 因为我上次去过佛罗伦斯和比萨,这次想去Tuscany地区的文艺复兴小城Lucca。

作为烹饪爱好者,见识过很多来自Tuscany的名厨和食谱,所以对这次旅游充满期待。

Lucca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公元前180年成为罗马殖民地。 随着历史的变迁,几经沉浮,苍海桑田。 旧城区依然保留了罗马时期的城市格局。 Piazza San Michele是古代的辩论场所,Piazza dell'Anfiteatro则占据了罗马露天剧院。

公元十一世纪,Lucca因为丝绸贸易而繁荣,甚至有能力与拜占庭分礼抗争。 那时,Lucca是Tuscany地区的首都。 尽管独立,但是效忠于神圣罗马皇帝。 公元1408年,在Lucca召开旨在结束宗教分裂的集会。 整座城市被来自德国巴伐利亚的蛮人所占领,遭到空前的破坏,也为今天的城市规划打下基础。

Lucca保留了完整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墙。

旧城门。

城门中间是圣母像。

门洞两旁悬挂着中世纪壁画。







树的艺术。

Gardens at Palazzo Pfanner

The gardens at Palazzo Pfanner是一座带花园的宫殿,现在是艺术和文物博物馆。 该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1667年,是著名建筑师Filippo Juvarra的杰作。 它以精致的花园和有趣的室外走廊而闻名。

San Martino Cathedral

Lucca Cathedral,也叫San Martino Church,始建于1063年,用来纪念圣徒Saint Martin。

原始结构中有着柱状拱廊和精致钟楼的大型后殿依然存在。 哥特式的中殿和连接处于公元十四世纪重建。 西面始建于公元1204年,由三个宏伟的拱门组成。

在教堂中殿的一个小神殿里保存有Lucca最珍贵的遗物,Lucca的圣脸(Volto Santo di Lucca)或神圣的面容。 根据传说,这个雪松木十字架和基督的圣象是由与耶蘇同时代的尼哥德慕雕刻而成,并于公元782年奇迹般地出现在Lucca。 小神殿建于公元1484年,由文艺复兴初期著名的雕塑家Matteo Civitali建造。

这是San Martino Cathedral的后面,也是最原始的部分。

旁边墙上的雕像。

Basilica of San Frediano

Fridianus(Frediano)是公元六世纪上半叶的爱尔兰主教,他在这里主持建造了一座用来纪念西班牙裔天主教圣士St. Vincent的教堂。 Frediano本人也葬在这里,教堂随即被改名为Ss. Frediano and Vincenzo。 随着教会影响力的提升,教徒人数的增加,教堂被不断扩充。 公元1104年,得到教皇Pope Paschal II的承认,Frediano被提升为主教。

在公元1112到1147年间,教堂形成了今天的罗马式格局。 从公元十三到十四世纪,教堂的外表镶上巨大的马賽克。 这个由Berlinghiero Berlinghieri设计的,中世纪拜占庭风格的杰作,上半部代表救世主基督的升天,下半部是耶蘇的徒弟们。

公元十四到十六世纪又增添了几个小教堂,这些小教堂都装饰着丰富的壁画。

街边商店橱窗里陈列着Lucca的复原画。

Piazza Anfiteatro

Piazza Anfiteatro是椭圆形公共广场,遵循公元二世纪罗马露天剧场的格局,在被蛮人破坏的遗址上建立起来。 原址有四个出口,18排圆形座位,可同时容纳1万名观众。 现在周围环绕的建筑是私人住宅和露天咖啡馆,由建筑师Lorenzo Nottolini于1830年设计。

从门洞里窥望Piazza Anfiteatro。

原来的罗马露天剧场在罗马帝国崩溃时期被从德国入侵的蛮人所破坏。 这些砖墙是古罗马时期的建筑残骸,现代建筑则直接建在残骸上。

进入Piazza Anfiteatro。 这个不是住宅楼上的阳台,是窗户下的花台,小巧玲珑。

后人沿着罗马露天剧场建立起楼房,错落有致。 楼上挂着洗好的衣服。 楼底是室外咖啡馆和餐厅。 有居民从窗口探出头来,像极了美国五十年代拍摄的有关欧洲的电影情节。 在这里骑车应该很有趣。

住宅楼墙上的宗教神像。

几盆绿色的植物把环境点缀得生机盎然。

出了门洞,左边是环绕Piazza Anfiteatro的外围。 街道很窄,后面的街道层层叠叠地往上延伸。

这里店面的外表是不能更改的,里面却能改。 有些商店的招牌和里面卖的东西不一样。

窄窄的街道,街口坐着行为艺术家。

几盆植物把室外餐厅布置得妙趣横生。

有大约4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导游叫我们到药铺集合。 我怕迷路,就跟着一对夫妇往前走。

经过San Giusto Church。

这一节大概也是罗马时期留下的。

San Martino Cathedral的前门。 导游叫进教堂参观,可是里面的弥撒要12:30才结束,所以只能在外面照相。 左边的3个拱门应该是西门。

San Martino Cathedral。

东拐西拐,来到露天农贸世场。 当地人都在这种摊子上买东西,应该很新鲜。 我拿着相机对准一个面包摊。 摊主看见我放下相机,马上竖起两个大姆指,说:“如果想照像就照吧!”

San Michele's Church在我们集合的药铺对面。 这里应该是罗马时期公共辩论的场所。

旁边居民楼上的阳台小得只能放花,是花台。 当地人应该很爱种花。

开始往回走,又经过刚才的农贸市场。 旁边是露天餐馆和咖啡室。

从城洞看见旧城外的纪念碑。

坐车回程的路上经过一座中世纪古镇。

我心中的Tuscany,一望无垠的碧绿山谷,错落有致的房屋… 像水彩画一样。 如果能在这里种葡萄,酿酒,开烹饪学校,真是神仙一般的生活。

Tuscany的向日葵非常有名气,有人专门来看大片的向日葵。


Dinner at Toscana Restaurant

晚上在船上的意大利餐馆Toscana就餐。

服务生端来很多不同口味的橄榄油。 先用烤蒜头搽一下面包,再抹橄榄油。

开胃菜火腿卷大虾。

炸鱿鱼。

蔬菜汤。

茄汁海鲜面。

沙拉。

煎牛扒。

龙虾面。

意大利脆饼biscotti。

巧克力甜点。

甜点有很多种。 我叫了sampler,每样都有一点。 左上角是Creme Brulee,右上角是提拉米苏Tiramisu,左下角是Cornelia Poletto,右下角是Strawberry Sorbet,中间可能是Panna Cotta。






以前写过的相关游记:

游船地中海(8)
罗马(意大利)
游船地中海(9)
佛罗伦斯(意大利)




游船伊比利亚系列:

第一站
Lucca, Italy
第二站
马赛
(Marseille, France)
第三站
巴塞罗那
(Barcelona, Spain)
第四站
Cartagena, Spain
第五站
格拉纳达
(Granada Spain)
第六站
Cadiz, Spain
第七站
里斯本
(Lisbon, Portugal)
第八站
Oporto, Portugal
第九站
波尔多
(Bordeaux, France)
第十站
St Emilion, Bordeaux, France
第十一站
Mont St Michel, France




2019年9月7日星期六

肉松麻薯蛋黄酥



中秋快要到了,亲戚朋友已经送来月饼。 也曾想自家烤月饼,甚至已经买好月饼模。 但是我家不喜吃甜食,而且手头也没有可靠的食谱。 想来想去,还是烤酥皮吧。 听说江浙的月饼是酥皮的,所以我这个也算是应景的月饼了。

一连读过几个台湾的酥皮食谱,现在好像流行加麻薯,像三Q饼。 说实话,我不知道QQ的是什么意思,大概是某种美味吧! 加了肉松和麻薯,应该比豆沙蛋黄酥好吃。 因为甜、咸、干、粘稠、酥、沙、… 口感均衡。

这个食谱步骤清晰,图片诱人。尽管过程比较繁琐,但是技术含量不高。

得到的评论是很好吃,有水平。

来源:肉松麻薯蛋黄酥,材料和做法均做过调整。

油皮材料(16份):

  • 300克 中筋面粉
  • 75克 酥油
  • 30克 白糖
  • 150克 温水

油酥材料(16份):

  • 225克 中筋面粉
  • 115克 酥油

刷汁材料:

  • 鸡蛋 1只

麻薯材料(16份):

  • 105克 糯米粉
  • 30克 玉米淀粉
  • 180克 牛奶
  • 40克 白糖
  • 20克 黄油

其它材料(16份):

  • 16个 咸蛋黄
  • 400克 豆沙
  • 160克 肉松

准备酥皮:

  1. 把油皮材料揉搓光滑,入冰箱冷冻1小时。
  2. 把油酥材料揉搓光滑,入冰箱冷冻1小时。
  3. 把油皮分16份,油酥也分16份。
  4. 把一份油皮擀薄,铺一份油酥,卷起。 转动90度,擀长,再卷起。 最后对折。

准备麻薯:

  1. 把糯米粉和玉米淀粉过筛。
  2. 加入牛奶和白糖,搅匀。
  3. 用大火蒸至凝固,大约15分钟。
  4. 趁热拌入黄油。
  5. 摊凉后分16份。

准备豆沙蛋黄馅:

  1. 把咸蛋黄用大火蒸15分钟,摊凉。
  2. 分次搓圆25克豆沙,镶入咸蛋黄。
  3. 顺着蛋黄不断向上推薄豆沙,使其慢慢裹住蛋黄,收口。

做法:

  1. 烤箱开350°F。
  2. 打发鸡蛋。
  3. 把每份酥皮擀成水饺皮形状。 先放5克肉松,然后是蛋黄豆沙馅,再在上面放麻薯,最后再加5克肉松。
  4. 收口朝下,表面刷一层鸡蛋液。
  5. 放入烤盘,再刷一层鸡蛋液。
  6. 入烤箱烤25至30分钟,直到出现金黄色。

2019年8月12日星期一

俄式双色酸奶油蛋糕(Russian Day and Night Cake)



表姐一直对上次的饿罗斯酸奶油蛋糕念念不忘,搞得我都有点飘飘然了,当然要再找机会做一次。

这个新发现的食谱同样来自俄罗斯,叫昼夜蛋糕(Day and Night Cake),是指巧克力和原色相间,黑白分明。 除了加倍基本材料份额,这次的选材更为豪爽、高档、大气。

两次都用白醋化碱做为蓬松剂,也许是俄罗斯的传统做法。 尽管这次没加黄油, 但是加大了炼乳和酸奶油的份量。 我只用了一半的白糖,不觉得甜腻。 蛋糕层之间淋了大量炼乳和酸奶油,再在冰箱里冷冻过夜,口感十分润滑。 另外,巧克力镜面和2杯烤香核桃碎也增添了不少人气。

表嫂特别欣赏里面的核桃,说很香。

来源:“Day and Night” Cake- торт “День и Hочь”,材料和做法均做过调整。

蛋糕材料:

  • 4个 鸡蛋
  • 1-½杯 白糖(我放了¾杯)
  • 2杯 酸奶油(sour cream)
  • 1-½罐(21安士) 炼乳(condensed milk)
  • 1汤匙 香草精(vanilla extract)
  • 3杯 面粉
  • 2茶匙 食用碱(baking soda)
  • 1汤匙 白醋
  • 2汤匙 可可粉

奶油材料:

  • 3杯 酸奶油(sour cream)
  • 1罐(14安士) 炼乳(condensed milk)
  • 1汤匙 香草精(vanilla extract)

装饰材料:

  • 2杯 核桃

巧克力镜面:

  • 1-½杯 巧克力豆(chocolate chips)
  • 1汤匙 重奶油(heavy whipping cream)
  • 1汤匙 黄油
  • 5汤匙 牛奶

烤蛋糕(2个9英寸烤盘):

  1. 烤炉预热350°F。
  2. 充分打发鸡蛋和白糖。
  3. 加入酸奶油、炼乳、和香草精,继续打发。
  4. 把碱溶入白醋,倒入面糊,搅匀。
  5. 最后慢慢加入面粉,统统搅拌均匀。
  6. 把面糊分2份,其中一份拌入可可粉。
  7. 分别倒入蛋糕模,烘烤35-40分钟。
  8. 出炉,摊凉。

准备奶油:

  1. 把酸奶油、炼乳、和香草精搅匀。

准备核桃:

  1. 把核桃用350°F,烘烤5分钟。
  2. 摊凉。
  3. 用刀切碎。

组装蛋糕:

  1. 把两个蛋糕分别脱模,横着分2份。
  2. 在盛器最底层,放一个巧克力蛋糕。
  3. 抹一层奶油。
  4. 再取一个原色蛋糕,垒在上面。
  5. 抹一层奶油。
  6. 把剩下的巧克力蛋糕垒在上面。
  7. 同样抹奶油。
  8. 最后铺上剩下的原色蛋糕。
  9. 把蛋糕的顶部和周围都抹上奶油。
  10. 入冰箱冷冻最少30分钟,甚至过夜。

装饰蛋糕:

  1. 把巧克力豆、奶油、黄油、和牛奶加热至全部溶化,其间要不停地搅拌。
  2. 起锅,摊凉几分钟。
  3. 把巧克力液浇在蛋糕上。
  4. 把核桃碎镶在蛋糕的边上。
  5. 入冰箱冷冻4到5小时。

2019年8月10日星期六

豆沙面包



一直在做日本面包,感觉有点厌倦。 这个号称来自华人饼店的经典牛奶面包食谱,在网上得到很多点赞。 它的特点是采用直接发酵,酵母和盐的份额非常大,而且用鲜奶油代替黄油和奶粉。

因为觉得牛奶面包比较单调,加了豆沙和松子做成港式焗豆沙包。由于一罐豆沙不够,干脆只把一半面团做豆沙包,剩下的做成豆沙吐司。

口感柔软、湿润,不太甜,有着浓郁的奶香。 如果喜欢豆沙,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来源:MILK BREAD – AN EASY CHINESE BAKERY CLASSIC,材料和做法均做过调整。

材料:

  • 3-½杯 高筋面粉
  • ½杯 低筋面粉
  • 1汤匙 干酵母
  • ⅓杯 白糖
  • 1杯+1汤匙 温牛奶
  • ⅔杯 重奶油(heavy cream)
  • 1个 鸡蛋
  • 1-½茶匙 盐

馅材料:

  • 1罐(430克) 日本罐头豆沙
  • 1把 松子

鸡蛋刷汁:

  • 1个 鸡蛋
  • 1茶匙 水

糖浆:

  • 2茶匙 白糖
  • 2茶匙 热水

准备工作:

  1. 重奶油在室温下回暖。
  2. 鸡蛋在室温下回暖。

准备面团:

  1. 把酵母粉和白糖溶入温牛奶,静置5到10分钟,激活酵母。
  2. 加入高筋面粉、低筋面粉、重奶油、鸡蛋、和盐,用力揉搓成光滑的面团。
  3. 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冻(refrigerate)过夜。
  4. 取出面团,在温暖的地方进行第二次发酵,体积应该达到以前的2到3倍。

整形豆沙面包:

  1. 烤盘刷油。
  2. 把鸡蛋和水一起搅匀。
    准备豆沙包:
    1. 把一半面团分割成8份,滚圆。
    2. 每份馅取2汤匙豆沙馅加上4粒松子,搓圆。
    3. 面团包馅、收口,表面刷鸡蛋汁。
    4. 放入烤盘发酵至体积增大2到3倍。
    准备豆沙吐司:
    1. 把一半面团擀开。
    2. 铺剩下的豆沙,撒少量松子。
    3. 卷起,表面刷鸡蛋汁,再在中间竖着划一刀。
    4. 放入烤盘发酵至体积增大2到3倍。

烤面包:

  1. 烤箱开350°F。
  2. 把白糖和热水搅匀,刷在面团上。
  3. 入烤箱烘烤至烤熟(豆沙包20分钟,豆沙吐司25分钟),表面出现金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