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风味小吃”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风味小吃”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4年5月14日星期三

家庭式火锅

熬汤用1块姜,4块猪骨,和10杯水。

 

火锅牛肉和火锅羊肉。

 

香港昌记鱼旦:鳕鱼豆腐,墨鱼丸,和鲜虾鱼皮饺。

 

新鲜鱼浆和虾。

 

豆腐,芋头,粉丝,和藕。

 

茼蒿,丝瓜,大豆苗,和白菜。

 

全家福。

 

调味品:沙茶酱,鲜辣瓣,葱蓉,姜蓉,蒜蓉,腐乳,辣椒油,麻油,醋,酱油,芝麻酱,胡椒粉,和未入镜头的鸡蛋。

 

感恩节全家生病,婉拒了几位好友的宴请,留在家里吃火锅。 为烘托节日气氛,采购了好多东西。 寒冷的天气,琳琅满目的饭桌,热气腾腾的火炉,比火鸡宴热闹多了。

买了火锅羊肉和牛肉,没有买鸡肉和猪肉。

老爸的朋友说香港昌记鱼丸爽口弹牙。 这次买了墨鱼丸,鳕鱼豆腐,和鲜虾鱼皮饺,果然名不虚传。 鳕鱼豆腐即是炸过的鳕鱼饼,非常香。

用鱼浆做丸贵在一个“鲜”字,与冷冻鱼丸有所不同。

有次在台湾朋友家吃火锅,见到他们涮茼蒿和芋头,这次也买回来尝试。 茼蒿味道清新独特。 芋头煮久变粉,入口既化。 这次还选用丝瓜,味道清甜。

要多设几对公筷。 用公筷夹生食,用金属丝汤匙在锅里打捞食物,用个人私筷吃入口。

以前拿清水熬汤,有次饭馆的服务员回了一句:“清水怎么喝?”,从此改用罐头鸡汤。 用新鲜猪骨熬汤很香,火锅汤越吃越浓,可以补加白开水。

沾生鸡蛋汁可以避免食物烫口;如果嫌不卫生就免了。 北京涮羊肉要用芝麻酱和腌韭菜,我家基本上把所有调料都混在一起,不过沙茶酱的份量多些。

别看一家病殃殃的,陆陆续续也吃完全部茼蒿和丝瓜,还喝了不少汤。 那只蒸螃蟹连碰都没碰,实在是吃不下去了。

猪骨汤材料:

  1. 猪骨 4块
  2. 姜 1大块

火锅材料:

  1. 火锅牛肉
  2. 火锅羊肉
  3. 香港昌记鱼旦:鳕鱼豆腐
  4. 香港昌记鱼旦:墨鱼丸
  5. 香港昌记鱼旦:鲜虾鱼皮饺
  6. 鱼浆
  7. 豆腐
  8. 芋头
  9. 粉丝
  10. 茼蒿
  11. 丝瓜
  12. 大豆苗
  13. 白菜

调味品:

  1. 鸡蛋
  2. 酱油
  3. 麻油
  4. 辣椒油
  5. 鲜辣瓣
  6. 沙茶酱
  7. 腐乳
  8. 芝麻酱
  9. 胡椒粉

熬猪骨汤:

  • 姜去皮,用刀拍扁。
  • 猪骨放入水,大火烧滚。 倒掉水,洗净猪骨表面的浮沫。
  • 猪骨和姜块放入10杯水,大火烧滚,再转小火焖2小时,即成火锅汤料。

准备火锅材料:

  • 鳕鱼豆腐,墨鱼丸,和鲜虾鱼皮饺在室温下解冻。
  • 鱼浆加入淀粉和胡椒粉,搅到颜色发白,不再透明。
  • 虾剪去头须和脚须,剖背择去砂线,用盐水浸15分钟。 沥干水,用纸巾抹干净。
  • 豆腐沥干水,切块。
  • 芋头去皮,切大块。
  • 粉丝用温水浸软,剪成寸把长的段。
  • 藕刨去皮,切块。
  • 茼蒿洗净,摘短。
  • 丝瓜去慥皮,切滚刀块。
  • 大豆苗洗净,摘短。
  • 白菜洗净,切大片。

准备调味汁:

  • 葱去皮,剁蓉。
  • 姜去皮,用刀拍扁,剁蓉。
  • 蒜用刀拍扁,捡去皮,剁蓉。
  • 把鸡蛋,葱蓉,姜蓉,蒜蓉,酱油,醋,麻油,辣椒油,鲜辣瓣,沙茶酱,腐乳,芝麻酱,和胡椒粉放在一起搅匀。

做法:

  • 火锅开大火,烧滚猪骨汤。
  • 加入耐煮的材料,像豆腐,丝瓜,藕,芋头,鱼丸,和鱼浆,盖上锅盖焖一段时间。
  • 打开锅盖,放入易熟的食物,涮熟后沾调味汁吃。
  • 锅里煮熟的东西随时能捞出来吃。
  • 过一段时间就补加部分耐煮的材料,盖上锅盖再焖。
  • 如果水分不够可以补充热水。
  • 快吃饱的时候才下粉丝,因为粉丝会吸收大量水分。
  • 汤是火锅的精华!每次吃火锅最后都喝一大碗汤。

上次两位姑姑说小肥羊的火锅底料是用八宝茶熬制的。 应该找机会试试,如果是真的,以后就可以在家吃小肥羊了。

后记:

生暨游戏在天涯网《饮食男女》论坛的留言:

楼主改火锅料理啦,哈哈——下次,吃羊肉锅时,试试涮下西洋菜——如果能买到的话。。。。。独家告密哟

 

峰的宝宝在天涯网《饮食男女》论坛的留言:

对了,据报道火锅的汤煮到最后最好不要喝。喝汤的话在涮菜之前吃比较营养。
虽然我也喜欢最后喝汤,嘿嘿!

 

SZ水煮鱼在天涯网《饮食男女》论坛的留言:

那个西洋菜,确实比较好吃,我也喜欢,生菜也不错的说:)

 

烛影深深在天涯网《饮食男女》论坛的留言:

还有个涮火锅的好东东——红薯,lz下次可以试试

 

anthony0224在天涯网《饮食男女》论坛的留言:

这边叫鱼滑
还有虾滑,更好吃,嫩,鲜!拿勺子勾一涮,绝了哦
冬瓜比丝瓜好
生菜好吃,但是叶片很吸油,不建议多吃
喜欢鱼丸
喜欢辣锅,可惜没去过四川

 

xf2133在天涯网《饮食男女》论坛的留言:

吃火锅的时候放土豆真的很好吃,还有金针菇和海带。

 

丝色心青在天涯网《饮食男女》论坛的留言:

我们也常常在家吃火锅,尤其是冬天~~不过我们这边涮火锅用的青菜以生菜,菠菜多一些,茼蒿也吃,还有香菜什么的~~

 

林欢在天涯网《饮食男女》论坛的留言:

昌记得东西还不错
不过每次还是很忠于桂冠的火锅饺
还有海霸王的墨鱼饺

印度面饼(Chapati)

印度面饼Chapati很像中国的烙饼,一般就着咖喱酱或者其他味道浓郁的菜肴吃。 印度餐馆把Chapati作为开胃菜,用毛巾裹着盛在容器内,既保湿又保温。 我保持的个人最佳纪录是一口气吃6张饼。

这个Chapati食谱综合了网上收集来的几种方法,软中带韧,分多层次。 老妈建议夹烤鸭吃,还说如果下芝麻更香。 老爸也连声说好。 难得老爸老妈齐声称赞,看来应该去买张乐透彩券来试试运气。

材料(大约8份):

  • 高筋面粉 2杯
  • 盐 1茶匙
  • 热水 ½杯
  • 温水 ¼杯

发面:

  1. 把面粉,盐,和热水慢慢搅成团。
  2. 加入温水,把面团揉光滑。
  3. 盖上湿毛巾醒30分钟。
  4. 面团分成8个面揪。

煎饼(每张):

  1. 炉子开中火。
  2. 面揪压扁,擀圆,上下两面各刷一层油。
  3. 入锅煎得两面隆起,即可起锅。

心得:

  • 味道淡了一点,建议多放盐。
  • 面饼要擀得越薄越好。
  • 炉火越热,隆起的泡泡越大。

印度煎饼(Vecchu Paratha)

好久没有做面食,在网上看见印度煎饼,回家也照猫画虎地摹仿。 老妈一句话就捅破机关“这不是葱油饼吗? 为什么不放葱?” 除了鸡蛋,Vecchu Paratha跟葱油饼差不多。 印度饼味道淡一些,要沾咖喱汁吃;中国饼加葱,有田野的芳香。

葱油饼的起源有待考证,中国有很多东西来自印度是不争的事实。 美猴王孙悟空在中国家喻户晓,胡适考证出其原型是印度古老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 唐三藏去西天取经,沿路感召神灵降妖除魔。 孙大圣有太多中华色彩,来自印度让人难以接受,幸好肥头大耳的猪八戒不是《罗摩衍那》中的神猪。

印度的面食,神猴,和佛经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享誉全球的中华武术来自印度就让人震惊;我的印度同事十分肯定地说中国武功来自印度僧侣强身健骨的操练。 印度武功似乎没有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像轰轰烈烈的《十八棍僧救秦王》,无敌于天下的《独孤九剑》,危害江湖的《葵花宝典》和《九阴真经》。。。 也许在西方极乐世界,佛门圣地容不得刀枪剑杀。 中国和尚练功要惩奸除恶,伸张正义,岂止是健身那么简单。

达尔文的进化论说每种生物都要通过不断更新,来适应新的环境。 食物如此,生命如此,文明也如此。 少林武功享誉全球,其地位无人能及。 孙猴古灵精怪,一根千钧棒打遍世间妖魔鬼怪,印度神猴望尘莫及。 不过相比起孙悟空两师兄弟,我更喜欢好吃懒做的猪八戒。 套句看来的话,孙悟空能让人骄傲一辈子,而猪八戒能使人幸福一辈子。

食谱来源 http://massrecipes.com,材料和步骤都做过调整。

材料(大约10份):

  • 高筋面粉 4杯
  • 盐 1茶匙
  • 温水 1杯
  • 鸡蛋 3只
  • 酥油 ¼杯
  • 油 10汤匙

发面:

  1. 把面粉,盐,温水,和酥油慢慢搅成面团。
  2. 加入鸡蛋,每加一只鸡蛋都充分搅匀。
  3. 工作台上撒干粉,用力揉面,最少10分钟。
  4. 面团盖上保鲜膜,静候30分钟。

整形:

  1. 面团平均分成10份。
  2. 把每份面团擀开,卷起,盘紧,然后再擀成面饼。
  3. 面饼静候15分钟。

煎饼(每张):

  1. 开中火,放1汤匙油,拿起锅四周晃晃,把油撒匀。
  2. 放入面饼,加热至表面隆起大泡,底部出现金黄色。
  3. 把面饼翻个身,等到另一面也出现金黄色,起锅。
  4. 烤箱开325°F,放入面饼烤5分钟。

心得:

  • 用热水和面,饼才会软。
  • 面团比较稀,用机器和面方便一些。
  • 我觉得味道太淡,可以多加盐。
  • 我总共用了7汤匙油煎饼。
  • 如果卷饼的时候把酥油抹在饼上,饼就会分层,好看一些。
  • 用油把饼煎香,再用烤箱烘烤,可以逼出部分油脂。
  • 用厨纸裹饼,吸去表面油脂,比较健康。

五仁面茶

喝完米浆,就有人提面茶,真巧。 我知道的小吃不多,老北京面茶却是见识过的。

前些日子看见报导,香港才子蔡澜带领美食团去台湾,遍访路边小摊,早点夜市,领略闽南饮食风情,看得口水直流。 每次外出旅游都会馋涎街头小吃,可惜导游总以卫生为理由拒绝带我们前去。 下榻的旅馆提供自助早餐,里面会有几道当地菜,色香味肯定打折扣,不过也算尝试过了。

有次早上6点半到北京,大街上空无一人。 我们找到一家永和豆浆,叫了菜单上的所有东西:水饺,锅贴,烧饼,油条,豆浆,小笼包,红油炒手,凉面,葱油饼,牛肉馅饼。。。 吃得好过瘾。 北京的永和豆浆比我们这里的好吃多了。 后来逛王府井,街旁的名小吃店数不胜数,东来顺,馄饨侯,爆肚冯。。。 新东安广场楼下的小吃街更加叫人眼花缭乱。 同伴要光顾楼上的香港餐厅,尽管十万个不愿意,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暗暗发誓以后自己回来吃个痛快。

离开北京前在首都机场附近的华都饭店用餐。 里面有不同风格的餐馆和小吃摊。 见面点师傅表演一根面,从面团开始,拉出连绵不断的一根面条,整碗面就是这一根面条,真是神奇。 旁边是卖面茶的,香喷喷黏糊糊,好像回到骆驼祥子的时代。 我们要了一碗,每人尝上一口,大家吵吵嚷嚷的挺开心。

回来上网搜查,才知道面茶并不简单,而且京味十足。 首先要把糜子粉或者小米粉炒香,芝麻炒香,芝麻酱用麻油开好。 把粉和水烧开,煮稠。 吃的时候表面撒一层芝麻酱,上面再撒一圈芝麻盐;据说芝麻酱有保温的作用。

像宗教仪式一样,老北京吃面茶有自己的规矩:不用汤匙,用嘴直接喝,边喝边转动碗,直到全部喝完。 想起读大学的一件趣事,和朋友去日本餐馆用餐,问小姐要汤匙。 服务员很奇怪地看着我们“不用汤匙,就这么喝!” 讲得我俩都低下了头。

从网上找来这个食谱,烘焙过的面粉和五仁,再加芝麻酱和麻油,香气十足,平淡中透出少许咸味,营养健康。 原作者不详,材料和份量都做过调整。

材料:

  • 面粉 150克
  • 白芝麻 20克
  • 黑芝麻 20克
  • 花生 20克
  • 核桃 20克
  • 杏仁 20克
  • 芝麻酱 100克
  • 麻油 3汤匙
  • 盐 ¼茶匙

准备果仁盐:

  1. 烤箱开350F。
  2. 放入白芝麻,黑芝麻,花生,核桃,和杏仁烤至金黄色,大约10分钟,取出放凉。
  3. 把花生,核桃,和杏仁放入朔料袋,用擀面杖在上面反复碾过,把果仁压碎。
  4. 把白芝麻,黑芝麻,花生,核桃,杏仁,和盐放在一起拌匀。

准备面粉:

  1. 面粉入烤箱,先用350F烤10分钟,再调高到375F烤15分钟,直到出现金黄色,取出放凉。 (我对烘烤面粉的温度掌握不好,大概可以用375F直接烤)。

准备芝麻酱:

  1. 把芝麻酱用麻油调稀。

做法:

  1. 把面粉用水调稀,面粉和水的体积大约是1:6(1/4杯面粉:1杯半水)。
  2. 开中火,慢慢加热面糊,要不停地搅拌。
  3. 等面糊烧开,变稠,起锅,摊凉。

吃法:

  1. 舀一碗面糊,上面铺一层芝麻酱,再撒一圈果仁盐。

心得:

  • 盐加得很少,可以多放。
  • 芝麻酱和麻油可以多放。

米桨

“米浆里只有米?”老爸这样问我。

米浆里当然不是只有米,还要有花生和芝麻。 米浆最大的特点是打碎的渣滓不被遗弃,全部放回锅里一起煮来吃。 所以米浆比芝麻花生糊有营养,特别适合给老人和小孩进食。

父亲节姑姑请我们去怡禾园吃饭。 这里曾经是香港珍宝海鲜馆,几个月前刚易手。 我们是珍宝海鲜馆几十年的老顾客,跟老板娘和伙计熟得不是一家,胜似一家。 时至今日,家里已经有多位来光顾过的亲友谢世,最后连餐馆也关门,真有些伤感。

珍宝海鲜馆以象拔蚌刺身闻名,片好的象拔蚌放在一只小木船上,周围摆满冰块,还有些绿色的点缀。 我们经常吃象拔蚌两味,把象拔蚌的头尾滚汤,拿身子过油再用椒盐炒。 我和姑姑叫过所谓的鱼翅捞饭,老妈经常吃龙虾捞面。 这家的小菜也很不错,椒盐牛柳粒,炸茄盒每份才$4.99,价廉物美。

怡禾园是家台湾饭馆。 客人不少,东西一般。 唯一印象深刻的是米浆,有浓郁的香味。 既然这家的大部分东西都不合胃口,服务也不尽人意,相信以后不会再去。 从网上找来这个食谱在家炮制,作为对这次尝试的纪念。

食谱来自互联网,作者不详。 我觉得按食谱做出来的米浆太稠,就多加3杯水;原食谱不够甜,几乎多加一倍糖。

特点:香浓甜腻,营养丰富,可以感觉到非常细腻微小的渣粒。

材料:

  • 大米 ½杯
  • 花生仁 75克
  • 白芝麻 40克
  • 水 5½杯(我放了6杯)
  • 红糖 60克

准备工作:

  1. 烤箱开350F。
  2. 放入白芝麻烤至金黄色,大约10分钟,取出放凉。
  3. 放入花生仁烤至金黄色,大约12½分钟,取出放凉。
  4. 放入大米烤至金黄色,大约15分钟,取出放凉。
  5. 把大米,花生仁,和白芝麻用4杯水浸过夜。

做法:

  1. 把浸过的原料连同水一起放入搅拌机打碎,撇去浮沫,过滤。
  2. 把滤出的渣滓加入剩下的1½杯水(2杯水),再放入搅拌机打碎。
  3. 把2次搅拌出的液体,剩下的渣滓,和红糖放在一起大火烧滚。
  4. 起锅,摊凉。

心得:

  • 具体烘烤温度和时间视烤箱而定;如果没有烤箱可以用锅翻炒原料直至出现金黄色。
  • 我买的白芝麻已经烤过,没有处理过的可能要多烤几分钟。
  • 煮的时候要经常搅拌,以免糊底。

2014年5月13日星期二

印度烤馕(Naan)


每天中午带面包,经常买Trader Joe's的Il Fornaio意大利面包和印度烤馕(Naan)。 Trader Joe's的Naan像发面烙饼,椭圆形,上小下大,厘米厚度。 早上到公司用吐司烤箱(Toaster)烤得金黄松脆,不蘸酱也很好吃。 印度餐馆供应的Chapati像中国的煎饼,软软的,分多层,用毛巾裹着保湿。 Chapati是开胃菜,蘸各种酱吃;我喜欢咖喱酱,有次一口气吃了6张。 最著名的印度饼非Roti Prada莫属,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印度抛饼。 新加坡/马来西亚餐馆常常有抛饼表演:师傅抓住饼的两端抛来抛去,把饼弄得像纸一样薄而且透明。 这种饼可以有多种吃法:做为开胃菜,煎香后蘸咖喱酱吃;做为饭后甜点,煎香后蘸花生酱和奶油吃;做为风味小吃,裹着肉馅或者水果馅煎香。

曾经试过做抛饼,可惜没有掌握要点。 饼抛不出去,只能用手掌推薄。 有多处破裂,卖相极其欠佳。 这次从最简单的印度烤馕学起。

网上Naan的食谱五花八门,即使印度人的方法也大不相同。 找来这个食谱,因为卖相极佳,用料也比较合理。

来源:Homestyle Indian Naan,材料和步骤均做过调整。 刚出炉的时候既软又有嚼头,非常好吃。

材料:

  • 干酵母(Dried Active Yeast) 2茶匙
  • 温水(100°F) 2杯
  • 高筋面粉 6杯
  • 牛奶 1杯
  • 盐 1茶匙
  • 黄油 3至4汤匙
  • 散粉(揉面用) 大约2杯

发面:

  1. 把酵母粉溶入温水,静置5到10分钟,激活酵母。
  2. 把高筋面粉,牛奶,盐,和酵母液揉搓成光滑的面团。
  3. 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冻(Refrigerate)过夜。

整形:

  1. 加热溶化黄油。
  2. 案板上撒大量散粉。
  3. 把面团分10份。
  4. 把每份面团搓圆,表面刷黄油液。
  5. 盖上保鲜膜,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体积应该是以前的2到3倍。
  6. 案板上再撒大量散粉。
  7. 用手指尖挤压面团,把面团扯至大约6x4英寸。

烤饼:

  1. 烤炉开450°F,把烘烤石放在烤炉的中间层。
  2. 每次放入2张饼(扯长),烤大约10分钟,直到表面出现金黄色的斑点。
  3. 取出面饼,放凉。

心得:

  • 如果喜欢,烘烤前可以撒一些蒜蓉或者芝麻。
  • 面团非常湿软,案板上和手上要撒很多散粉。

北京凉粉



以前做的凉粉很白,网友留言凉粉要烫透明才拌料,韩国人吃的凉粉也确是透明的。 趁炎炎夏日做凉粉,试新方法。 上次用大量麻油和花生酱拌凉粉,老爸老妈嫌味浓拒食;这次什么都不放,让他们自己动手。 别人奉行返璞归真,最美的画是白纸一张,最开味的凉粉赤裸裸的什么都不加;我等凡夫俗子,黄瓜和蒜蓉多多益善,把麻油瓶给我递过来!

材料:8安士(227克)绿豆淀粉,7杯水。

调料:黄瓜,胡萝卜,蒜,酱油,麻油,花生酱(麻酱更好),醋,糖。

做凉粉:

  1. 1杯水慢慢倒入绿豆淀粉,边倒边搅拌,直到粉浆没有团粒。
  2. 把其余6杯水也倒入粉浆,每次加水都要充分搅匀。
  3. 炉火开得比中火稍大,加热粉浆。 经常搅拌避免粘锅,也防止起气泡。
  4. 等粉浆全部变成稠粘透明胶体,立即起锅。
  5. 把透明胶体倒入大盘,抹平放凉,然后入冰箱过夜,即成凉粉。
  6. 第二天凉粉底下会有少量水渗出。

烫凉粉:

  1. 凉粉切粗条。
  2. 大火烧开水,放入凉粉煮至透明,起锅。
  3. 凉粉过冷河降温,冷冻风味更佳。

做拌料:

  1. 黄瓜去皮去籽,切丝。
  2. 胡萝卜去皮,切丝。
  3. 蒜用刀拍扁,剁蓉。
  4. 花生酱加入麻油释稀,再放酱油,醋,和糖调匀。
  5. 把凉粉,黄瓜丝,胡萝卜丝,蒜蓉,和调料全部拌匀。

雪菜肉丝炒年糕



每次去上海馆都点雪菜肉丝炒年糕。 在超市看见年糕也想买,可惜自己炒出来的年糕经常粘在一起。 偶而看见有食谱说要把年糕铺在雪菜上焖熟,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实验。

材料:

  • 宁波年糕
  • 雪里红
  • 猪肉
  • 酱油
  • 料酒
  • 淀粉
  • 白胡椒粉

准备工作:

  1. 年糕用水泡软,大概4小时,沥干水分。
  2. 肉切片,用酱油和料酒腌15分钟。
  3. 雪里红用水泡15分钟,沥干水分。
  4. 姜去皮,用刀拍扁,切丝。

做法:

  1. 肉撒少量淀粉搅匀,再滴几滴油搅匀。
  2. 开大火,烧红锅,浇油烧热。
  3. 爆香姜丝,加入肉片划散,翻炒至8成熟起锅。
  4. 烧红锅,浇油烧热,倒入雪里红爆香。
  5. 稍微关小火,把年糕铺在雪里红上。
  6. 分次撒少量水焖,直至焖熟;中间可以翻几下。
  7. 开大火,加入肉片翻炒,用盐和糖调味。 等水干,最好年糕边上略微发黄,下白胡椒粉调味,即可起锅。

心得:

  1. 炒出来的年糕基本上片片分开。
  2. 水烧得越干越香,有广东人说的“锅气”。

四川凉粉



川菜馆比比皆是,正宗川菜却为数不多。 以前阅读愚人的文章,在网上流口水。 中半岛的小四川号称第一家正宗川菜馆,厨子和调料都是成都来的,我见识了水煮牛肉和四川凉面。 我家附近的大四川周末供应成都小吃,辣子鸡让我赞叹不已。 可惜老爸对辣过敏,不能经常光临。

吃川菜一定要去四川,不光材料和做法正宗,有孕育川菜的蜀文化,还有一班志同道合的吃友。 我游三峡在重庆上岸,与一班团友吃此生最过瘾的鸳鸯火锅。 我们怕辣,在麻辣汤里把菜烫熟,在不辣的一边浸过再吃,后来两种汤一样辣。 在峨岭公园看见小学生吃沾满鲜红辣椒碎的烤肉串,惊得头发倒立。 很多成都小吃的起源,像麻婆豆腐,赖汤圆,夫妻肺片,闭着眼都可以背出来。 我妈的同事,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高傲地用鼻子一哼:“有什么好吃!” 我们到陈麻婆豆腐店买麻婆调料,被骂了出来。 有些团友吃清淡,旅行团请大师傅手下留情,安排的药膳,公馆菜,姑姑宴,和龙炒手都不会正宗,不过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我们喜欢餐馆的辣椒酱,剩下的全部打包带走。 公馆菜是抗战时期到成都避难的达官贵人府宴,自然是精上加精。 成都的盖碗茶与广式饮茶大不相同,茶具一套三件:底下像翻过来的锅盖,托住茶碗;中间是茶碗;茶碗和茶盖不能全封闭,中间留条裂缝。 我们学当地人左手托茶,右手用茶盖慢慢拨开茶面上的茶叶,悠然自得。 有次从九寨沟回成都过中秋,吃完龙炒手再看国粹变脸。 演员举起右手,稍一低头就带上一张面罩,着实精彩。 导游说面罩藏在袖子里,一扯绳子就下来,不知刘德华有没有学到这手绝活。

再讲下去就更收不住,还是利用手头材料,跟愚人前辈学做四川凉粉。 老爸说凉粉是中国的Jello. 我认为凉粉比Jello好吃:Jello甜而软塌;凉粉麻辣多味硬实,消暑开胃。 要是能像买Jello一样买凉粉,我就天天吃中国的Jello。

材料:8安士(227克)绿豆淀粉,6杯水。

调料:豆豉酱,葱,蒜,酱油,香油,盐,糖,醋,花椒粉,辣椒油。

做凉粉:

  1. 1杯水慢慢倒入绿豆淀粉,边倒边搅拌,直到粉浆没有团粒。
  2. 把其余6杯水也倒入粉浆,每次加水都要充分搅匀。
  3. 炉火开得比中火稍大,加热粉浆。 经常搅拌避免粘锅,也防止起气泡。
  4. 等粉浆全部变成稠粘透明胶体,立即起锅。
  5. 把透明胶体倒入大盘,抹平放凉,然后入冰箱过夜。
  6. 第二天透明胶体底下会有少量水渗出。

做调料:

  1. 葱切段。
  2. 蒜用刀拍扁,剁蓉。
  3. 把豆豉酱,酱油,香油,盐,糖,醋,花椒粉,和辣椒油放在一起调匀。

透明胶体切成宽面条大小,或者用擦子擦成粗圆粉柱。 放葱,蒜蓉,浇调味汁。

我家口味清淡,调料用得不多。 老爸说不错,合他胃口。

后记:

溶溶冷月在天涯《饮食男女》的留言:

吃凉粉一定要加大量辣椒油..哈哈。

 

魔幻逗逗在天涯《饮食男女》的留言:

还有,吃凉粉还不能缺鲜花椒水(即新鲜花椒加盐捣碎后和开水兑了后的水),放上很鲜味的。

 

初夏茉莉在《贝太厨房》的留言:

“正宗的凉粉一般是不放香菜的哈
还有,豆豉不是颗粒状的,一定是要压成泥状的
凉粉千万不能加酱油~!
最后,再说一下,花椒是不能和辣椒一起炒的,因为花椒是很小气的,火候过了麻味道就会挥发。
我一般是把锅烧热,放花椒,关火,等它自己凉了在捣碎”

上海粢饭糕



超市里很多日本点心只是各式各样的米通裹海苔。 刚好看见上海粢饭糕的照片,想试试把海苔和芝麻放在里面。 做出的成品外表金黄酥香,内部软糯带韧,有淡淡海苔和咸味。

材料:

  • ⅓杯 糯米
  • ⅔杯 大米
  • ⅛茶匙 盐
  • 6片(2x4寸) 韩国即食海苔
  • 1茶匙 白芝麻
  • 6汤匙 油

做法:

  1. 把糯米和大米一齐蒸熟,趁热撒盐。
  2. 把米饭尽量搅烂。
  3. 把海苔剪碎,倒入米饭内拌匀。
  4. 找一个大容器,把底部和周围喷油,在底部均匀地撒一半芝麻。
  5. 把饭薄薄地铺在芝麻上面,压平。
  6. 把剩下的芝麻均匀地撒在饭面上,压实。
  7. 把饭连同容器放进冰箱过夜,不必盖保鲜膜。
  8. 把饭糕切成喜欢式样。
  9. 开中火,烧热锅。 每次用少量油把几片粢饭糕煎成金黄色,直到煎完。
  10. 把刚煎好的粢饭糕用厨纸(Paper Towel)裹住吸去部分油。

上海粢饭团


侯宝林不愧是相声大师,任何事经他一描述就变得有声有色。 我一直喜欢听他的《戏剧与方言》,特别是有关上厕所的一段对话妙趣横生。 有时我学几句,还逗得我爸妈大笑不止。

侯宝林主要是说各地都有方言,而地方戏要用当地的方言唱才好听。 侯老先生省略了各地也有自己的小吃,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品尝当地的特产。 上厕所一事在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同一种食物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吃法。

油条是受欢迎的小吃。 豆浆油条在北京是极普通的早点,而近在咫尺的天津最著名的小吃煎饼果子却把油条裹在煎饼里吃。 我上次到天津专门去找煎饼果子,被告知只有路边小贩出售这种食物。 我们到得太晚,小贩都收摊了。 没有吃过煎饼果子,但是我读过有关煎饼果子的文章。 做煎饼果子,先在锅里铺薄薄一层面糊,上面打一个鸡蛋。 把饼翻过来,涂上甜面酱。 加入一个油条,再用饼把油条裹起来就行了。 吃是吃不到了,想起来也流口水。

油条不光是北方食品,南方人也吃油条。 广式茶楼出售炸俩(或者炸良),是把油条裹在猪肠粉里。 肠粉软滑,油条酥脆,再加茶水去腻就搭配得天衣无缝。 上海人喜欢的粢饭团则是把油条裹在糯米饭里吃。

第一次在上海餐馆看见粢饭团,还以为是寿司。 后来在永和豆浆吃到粢饭团,才知道粢饭团和寿司不大相同。 粢饭团里的糯米没有放醋。 有人评论说粢饭团中的糯米和肉松是绝佳组合,我却觉得软儒的糯米加酥脆的油条才是精华。 再配上肉松的咸和箩卜干的爽,与豆浆一起进食很有一番风味。

上个周末闲来无事,就在家里学做粢饭团。

材料:糯米和大米各一杯,肉松½杯,油条2根,箩卜干2汤匙

做法:

  1. 糯米和大米用水浸泡最少2小时。 箩卜干泡去咸味。
  2. 用锅把箩卜干炒干水气。
  3. 用比平常煮饭少一点的水把糯米和大米煮熟,用勺子把米饭搅拌松散。
  4. 工作台上放做寿司的竹帘,把一张保鲜膜摆在竹帘上。
  5. 包一个粢饭团:把一半米饭厚厚地铺满保鲜膜。 上面加一层肉松,再上面松散地撒匀箩卜干,最后把一根油条放在饭中央。 从两边把竹帘往中间裹,包住油条。 拿走竹帘,把保鲜膜留在饭团上。

心得:

  1. 食谱说外面出售的粢饭团用糯米,但是在家可用一般大米。 我在延吉吃过用糯米和大米混起来煮的米饭,晶莹剔透,非常好吃。 想来大米比糯米好消化,所以我用糯米和大米一起做。
  2. 肉松和箩卜干的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斟酌。
  3. 食谱说用油炒箩卜干,再加胡椒粉。 我觉得只要把箩卜干炒干水气就行了。
  4. 食谱说水跟米的比例是1:⅔,这要看米的质量而定。
  5. 煮好的饭打松放凉好包一点。
  6. 食谱说包粢饭团,在保鲜膜下放一块厚布。 我刚好有做寿司的竹帘,就用来代替厚布。
  7. 粢饭团做好了要趁新鲜吃。 放过夜米饭会变硬,可能用微波炉热会好一点。
  8. 既然这是咸的饭团,就有甜的。 食谱说做甜饭团用花生粉和糖代替肉松和箩卜干。 我觉得咸饭团比甜饭团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