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感恩节,电台就开始播放圣诞歌曲,拉开节日的序幕。 圣诞节本来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圣经说2004年前,耶稣的父母Joseph和Mary到达Bethlehem,在旅馆的马槽里诞下耶稣。 有三个牧羊人和一个先知在北斗星的指引下前来参拜新生的犹太人的王。 现在圣诞节被严重商业化,似乎跟宗教没有太大关系。 对于一般人来说,圣诞节只是购物,吃东西,和交换礼物的好时光。
我听过不少圣诞歌曲,喜欢的有几首:活泼热情的“Jingle Bell”,美国著名歌星Bing Crosby唱的“白色圣诞节(I Dream of a White Christmas)”,19世纪德国传教士Joseph Mohr写的“Silent Night”,和现代打情骂俏的“Last Christmas”。 有朋友请我看柴可夫斯基的巴蕾舞“胡桃夹子(Nutcracker)”。 这出戏是经典圣诞戏,取材于北欧。 13岁女孩Clara在平安夜得到一个士兵模样的玩具。 她晚上梦见自己被家里的老鼠包围,那个士兵模样的玩具变成英俊的王子,率兵击败老鼠,随后她与王子一起周游世界。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充满天真,浪漫,欢乐,和浓郁的节日气氛,把人带入童话的美好世界。
圣诞节期间,儿童喜欢的神话人物圣诞老人(Santa Claus)随处可见。 圣诞老人的前身是圣经人物尼古拉斯(St. Nicolas)。 荷兰海员一直把尼古拉斯当成守护神,因为他助人为乐。 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开发,荷兰人把对尼古拉斯的敬仰带到新兴城市新阿姆斯特单。 后来英国人把新阿姆斯特单命名为新约克,就是今日的纽约(New York),而尼古拉斯也慢慢演变成和蔼可亲的Santa Claus。 这个身着红色夹袄棉帽,长着雪白大胡子,终日乐呵呵的老人住在北级圈里。 每年平安夜,他坐着驯鹿拉的雪撬挨门逐户送礼物。 遇到乖孩子,圣诞老人就顺着烟筒进入屋中,把礼物装进挂在壁炉上的袜子里,坏孩子则没有份儿。 据说芬兰有圣诞老人的住址,每年都收到大量寄给圣诞老人的信。
另一个圣诞角色Rudolph是一只红鼻子驯鹿(Reindeer)。 由于它有一个会发光的红鼻子,其它驯鹿都嘲笑它五官不正,给它起花名,把它孤立起来。 一个平安夜晚,圣诞老人觉得送礼物的道路太黑,于是请Rudolph领头开路。 Rudolph用鼻子照亮全程,得到其他伙伴的赞赏,成为最出名的驯鹿。 这个故事教育人家不要歧视有缺陷的人,因为人都有一技之长。
圣诞节传统活动之一是装饰圣诞树。 市场上出售真假两种圣诞树,我家图省事,用朔料的。 爸爸在树上挂一串串带小灯泡的电线,有些灯泡同时点燃,有些分批点燃。 我则往树上挂收集的小玩具(Ornament);以前在百货商店家居部当售货员,每到圣诞节卖Ornament总要自已留一部分。 我收集的Ornament有:迪士尼动画角色;水晶做的神态各异的人物,灰姑娘的马车,水晶鞋;木头做的士兵等等。 当然,还有一个放在圣诞树顶的圣诞老人。 有些人家的屋檐和树上都挂满带小灯泡的电线,晚上灯火通明。
过圣诞的另一活动是交换礼物,甚至保守的公司也组织礼品交换;每人都期望拆开的礼物给自己带来一个惊喜。 有人迫不及待地向别人暗示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买礼物的人则把包装好的礼物藏起来,直到最后一刻才拿出来。 据统计,美国人三分之一的购物都在圣诞期间,难怪每家商场都打扮花展招枝, 而且促销的手法五花八门。 前几年不景气,家家商店大减价,我买了很多衣服,我妈妈常常指着那些衣服问我什么时候穿。 我还去旧金山联合广场看圣诞装饰,美国人叫Window Shopping。 特别要看高级时装店Neiman Marcus里的圣诞树,据说有13层楼高,是旅游热点。
中国人忘不了吃,圣诞节吃的借口可多了:亲戚出远门渡假要吃一顿,同事请长假要吃一顿,很久不见的朋友要聚在一起吃一顿,亲戚过节要吃一顿,吃了别人的回请也吃一顿。 我觉得圣诞节大餐不象感恩节的火鸡那么有特色。 圣诞节的糕点种类很多,像传统的姜饼(Ginger Bread),装饰得象圣诞树枝的巧克力卷蛋糕,各种松饼(Chocolate Chip Cookies),巧克力Brownie,雪球似的裹了糖粉的饼干。 这些都是用黄油,鸡蛋,和糖做成,非常不健康。 虽然我平时不吃这些东西,到圣诞节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俗话说:“减肥还有明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